今年6月中旬开始蛋价出现逆势飙升,8-22日,主产区均价由2.01元/斤涨至3.37元/斤,涨幅高达67.66%。但上涨趋势维持了近半个月,随后就急遽下跌,让业者难以承受这跌价之痛。对于今年6月的行情,大家都在问:到底是谁在“作妖”?
1、供应缺口已形成
众所周知,全国鸡蛋价格从去年11月份开始,一直是下跌趋势,养殖单位亏损时间最长达半年。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全国均价由3.30元/斤跌至1.98元/斤,共计跌幅40%,仅在3月份有所明显反弹,且1-6月份均价皆在饲料成本线以下,更不用说是综合养殖成本。虽然6月中下旬蛋价强势走高,但6月底前将回吐大部分涨幅。
据了解,4-5月份蛋鸡淘汰速度加快,主要原因是资金压力,其次是5月1日之后上海、广东、安徽等南方销区市场恢复活禽交易。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养殖单位将产蛋鸡就近以10元/只的低价处理。据业者反馈及市场调研了解,北方大部分产区及南方的江西、湖北等地蛋鸡存栏量减少20%-30%,整体来看鸡蛋供应量出现非正常阶段性减少。那为什么5月份鸡蛋价格没有大幅度上行?
2、鸡蛋行情华丽转身的关键
影响鸡蛋供应量的因素除了蛋鸡产能的变化以外,还有一个因素可能被业者忽略了,那就是“种转商”。今年上半年大肉食、小肉食(俗称817)毛鸡行情低迷运行,1-5月均价同比跌幅均超过20%,所以有大量的种蛋转为鸡蛋(商品蛋)进行销售。虽然鸡蛋供应量减少,但仍有种蛋作为补充,所以整体供应量处于平衡状态。
817肉鸡主要在山东德州、滨州、聊城及河北沧州等地集中养殖,因苗价长期低位运行,孵化鸡苗的盈利低于转成商品蛋的盈利,故有大量种蛋转为商品蛋。据数据显示,6月8-9日,817鸡苗的实际成交价由0.10-0.20元/羽涨至0.30-0.40元/羽,且当周山东地区817鸡苗价格由0.20-0.40元/羽涨至0.60-0.80元/羽,涨幅高达133.33%。这样一来,孵化鸡苗的盈利又高于转商的,所以企业的操作方式发生反转,而山东德州、聊城市场比较集中。据业者反映,仅德州周边市场每天有近150万枚的817种蛋抽离鸡蛋市场,再加上滨州和河北沧州,估计每天约有350万枚种蛋流出市场。除此之外,有河北大型种鸡场从德州市场调出种蛋孵化蛋鸡苗。所以山东德州形成鸡蛋供应“洼地”,遂异军突起,尤如“星星之火”。随后蔓延到河北、江苏、安徽、山西……终成难以遏制的“燎原之势”。
3、蛋价飞流直下的掣肘
受益于供应量大减,产区鸡蛋价格扶摇直上,但整体需求改善有限,这从销区的市场价格可以反映出来。上海、北京的市场价格与周边主产区价格已形成倒挂。6月8-22日北京大洋路市场平均到车量12台,属于正常水平;广东东莞和槎头市场到车量处于正常偏下水平。多数时间段,主销区均价高于产区均价0.20元/斤,但今年6月16-21日销区价格仅高出0.07元/斤,这是不符合市场常理的。
养殖单位因亏损时间过长,盼涨心切,多数有惜售现象;受买涨不买跌心理左右,产区贸易商积极采购,多地甚至出现加价抢货现象。养殖单位及贸易商同向的情绪合力起到明显的助推作用。鸡蛋价格传导到终端消费环节,被理解为鸡蛋涨价了,H7N9没有影响了,鸡蛋可以放心食用了。价格上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终端消费。随着终端采购量到位,就逐级反馈到鸡蛋的采购端。加之鸡蛋价格已涨至阶段性高位,走货速度减慢,贸易商的心态趋于谨慎。20日开始,河南等高价区已出现跌价迹象,业者积极出货,生产环节及流通环节已生成库存。鸡蛋市场存在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涨价时,放眼全国没有一个多余的鸡蛋;跌价时,遍地都是鸡蛋。所以需求是导致此次蛋价直线下跌的重要原因,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
4、下半年的高点在哪里?
若按15个月的养殖周期来判断,7-9月份的产蛋鸡主要是3-5月份补栏的鸡苗,据监测数据显示,3-5月份补栏鸡苗环比平均减少10.00%;7-9月淘汰的蛋鸡则是2016年5-7月补栏的鸡,当时平均补栏量减少6.57%。两个数据相减,则因鸡苗减少造成的鸡蛋供应量缺口不足4.00%。
还有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育成鸡。据了解,蛋价上涨激起了养殖单位的补栏热情,山东等地育成鸡销售火爆,20日前后80日龄的育成鸡多已售罄,价格也由上半月的6元/只直达下旬的17-18元/只,涨幅接近200%,局部市场30-40日龄的育成鸡也销售殆尽。若以80日龄来计算,则将在8月初开产,9月份进入产蛋高峰期。
更多鸡蛋信息请查看:鸡蛋价格、鸡蛋行情、鸡蛋供应信息。今日鸡蛋价格来自中国养殖致富网鸡蛋市场行情采编部,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