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大排面悄悄从13元涨价到15元。”近日,临海一名网友发帖称,上个月末,他去临海一面馆消费时,发现大排面竟然涨价了。有网友跟帖称,不光是这家面馆,年后临海大排面店普遍上调价格。“老板说涨价是因为猪肉涨价。”记者走访发现,事实上,近阶段悄然涨价的餐馆不在少数,其中涨价最明显是与猪肉有关的菜品。
市民姜小姐向记者反映,她经常光顾的一家餐馆的排骨饭,节后份量明显比原来少了很多。“价钱是没变,但本来排骨饭里至少有五六块排骨的,现在只有三四块,而且块头普遍都很小。”姜小姐说。黄岩的小蔡表示,自己常去的一家早餐店,肉包价格从原来的1.5元一个涨到2.5元。“现在凡是跟猪肉有关的东西都吃不起了。”
记者走访发现,有不少餐馆里的大排面、肉包、红烧肉等肉类菜品悄悄涨了一两元,有些则换上了新版的菜单,有些干脆在店内打出“因猪肉涨价,所有菜品涨1元”等字样的标语,还有不少外卖店,在美团等点餐平台上,对菜品涨价作出了标注说明。
“我们家卖的大排饭,主打特色就是一整块大排,现在猪肉价格18元一斤,不涨我们不得亏死。“一家饭庄的刘老板如是说道。
不过,涨价风潮中,还有一些餐馆没有涨价。有网友在临海论坛发帖子称,大田一家大排面店在当地面馆节后普遍调价的情形下,依然不涨价,被称为良心面馆。
记者调查发现,不涨价的有些是为了口碑顶住压力“宁死不涨”,有些则对菜品份量动起了“手脚”。“猪肉涨价了,菜品标价又不能乱改,减少份量也没办法的事。”一家以排骨饭为特色的餐馆老板冯阿姨无奈道,受猪肉涨价影响,猪大骨、小排等价格已经逼近20元每斤。“一斤比原来贵了四五元。”冯阿姨说,成本高了,又担心涨价会赶跑部分顾客,所以只能在菜品份量上做文章。
对于涨价,一些市民表示能理解。“现在物价高,开饭店的也不容易。”市民小朱说。还有一些市民则觉得,涨价虽是餐馆的自由,但也不能“任性”。“一个肉包,里面没有多少点猪肉,随随便便就涨了1元钱,也有点说不过去。”小蔡说。
此外,他还表示,固有的三年“一涨一平一跌”的猪周期被打破,未来养猪行情难预期。
一般而言,猪周期循环为: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量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量减少——肉价上涨。这个周期通常3年循环一次。而从2011年以来的4年间,猪肉价格一直下行,连年亏损给不少养殖户留下心理阴影。
“就比如眼下猪价高涨,可有很多养殖户犹豫不定,不敢补栏。”蒋才力说,现在补栏,等到10月,大批生猪上市,养殖户很可能得不到预期的收益,甚至亏本。“养猪户学乖了,不再盲目跟风,原来的猪周期已经够折腾了,使现在行情越来越难预测。”
更多猪肉信息请查看:猪肉价格、猪肉行情、猪肉供应信息。今日猪肉价格来自中国养殖致富网猪肉市场行情采编部,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