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松,又称香柏,是松科雪松属(学名:Cedrus)植物的统称。该属种类球果形状相似,与杉树最为接近。原产于喜玛拉雅山脉海拔1,500-3,200米的地带和地中海沿岸1,000-2,200米的地带。常绿乔木,树冠尖塔形,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叶针形,质硬,灰绿色或银灰色,在长枝上散生,短枝上簇生。10-11月开花。球果翌年成熟,椭圆状卵形,熟时赤褐色。雪松原产喜马拉雅山,中国西藏南部及印度、阿富汗均有分布。
生态习性
雪松喜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的暖温带至中亚热带气候,在中国长江中下游一带生长最好。抗寒性较强,大苗可耐-25℃的短期低温,但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往往生长不良。较喜光,幼年稍耐庇荫。大树要求充足的上方光照,否则生长不良或枯萎。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土、微碱性土均能适应,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最适宜其生长,亦可适应黏重的黄土和瘠薄干旱地。耐干旱,不耐水湿。浅根性,抗风力差。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弱,空气中的高浓度二氧化硫往往会造成植株死亡,尤其是4—5月间发新叶时更易造成伤害。[2]
栽培繁殖
一般用播种和扦插繁殖。播种可于3月中下旬进行,播种量为75千克/公顷。也可提早播种,以增加幼苗抗病能力。选择排水、通气良好的砂质壤土作为苗床。播种前,用冷水浸种1—2天,晾干后即可播种,3—6天后开始萌动,约15天萌芽出土,可持续1个月左右,发芽率达90%。幼苗期需注意遮荫,并防治猝倒病和地老虎的危害。一年生苗可达30—40厘米高,翌年春季即可移植。
扦插繁殖在春、夏两季均可进行。春季宜在3月20日前,夏季以7月下旬为佳。春季,剪取幼龄母树的一年生粗壮枝条,用生根粉或多或500毫克/升萘乙酸处理,也可在插穗基部如以500PPm的萘乙酸浸润5分钟,则能促进生根。然后将其插于透气良好的砂壤土中,充分浇水,搭双层荫棚遮荫。夏季宜选取当年生半木质化枝为插穗。在管理上除加强遮荫外,还要加盖塑料薄膜以保持湿度。插后30—50天,可形成愈伤组织,这时可以用0.2%尿素和0.1%的磷酸的二氢钾溶液,进行根外施肥。
繁殖苗留床1-2年后可移植。移植叶于2-3月进行,植株需带个球,并立支竿。初次移植的株行距约为50厘米,第二次移植的株行距应扩大到1-2米。生长期应施以2-3次追肥。一般不必整形修枝,只需疏除病枯枝和树冠紧密处的阴生弱枝即可。幼苗期易受病虫危害,尤以猝倒病和地老虎危害最烈、其它害虫有蛴螬、大袋蛾、松毒蛾、松梢螟、红蜡蚧、白蚁等,要及时防治。[3]
喜阳光充足,也悄耐阴、在酸性土、微碱性土均能适应,于粘重黄土及瘠薄干旱地上也能生长;但在积水洼地或地下水位过高处,则生长不良,甚至会死亡,系浅根性树种。易被风刮倒。幼叶对二氧化硫极为敏感,抗烟害能力很弱。幼龄苗生长缓慢。通常雄株在20龄以后开花.而雌株要迟上30龄以后才开花结籽。因花期不一,自然授粉效果较差。通常需预先采集与贮藏花粉,待雌琼花成熟时进行人工授粉,才能获得较多的优质种子。
文化内涵 雪松是黎巴嫩的国树。Cedar是闪族语,意指精神的力量,它还是闪族恒久信仰的象征。人类最早使用的芳香物质之一,常被用为寺庙中的焚香,因而使人对它存有神秘的印象。古埃及人广泛使用雪松精油,特别是在制作木乃伊时。埃及人拿雪松的木材做棺木及船桅。雪松还曾被用来建造寺庙等的大型建筑物,但现在多用以制作小件物品,像盒子、铅笔等,这是因为雪松的木材在某些条件下会变形。一些古董所使用的雪松品种—黎巴嫩雪松,乃大西洋雪松的近亲,因为使用过度,现在已经非常稀少了。
此外,雪松也是我国南京市、青岛市的市树。
盆景的制作上盆过程 选盆:雪松宜用紫砂陶盆,也可用釉陶盆。大型盆景可用深圆形盆,亦可用各种凿石盆,但须用金属丝固定根底。中型盆景宜用海棠形、马槽形盆,小苗合栽丛林式可用白矾石或大理石等凿石浅盆。
用土:雪松可用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盆栽常用熟化的田园土或腐叶土掺沙使用。
栽种:以春季3-4月为宜,秋后亦可。从地上挖取的雪松苗木须带宿土,以利于成活。并疏剪枯根,将须根舒展开来,覆以细土,轻轻摇动盆钵,用竹签揿实,使盆土与根系贴实。栽种位置主干宜偏向一侧1B3处为好。
整姿技术 加工:雪松盆景的加工造型以攀扎为主,结合修剪为辅。攀扎以冬春为宜,多采用棕丝进行攀扎。雪松主干耸立,侧枝平展,故多将侧枝做弯成S形状,主干一般不做弯,自然向上成大树型,姿态极为朴实美观。也可取当年生小苗5-7棵,高低错落,合栽成丛林式,枝叶婆娑,别具韵味。
树形:雪松树体高大耸直,侧枝平垂舒展。制作盆景须利用其自然形态,树形以直干式、双干式、斜干式、丛林式为好。枝叶通过扎剪,可作成层片状或云片状,养护多年,即可成刚柔兼蓄,姿态优雅的盆景佳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