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桂(学名: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又名大叶天竺桂、竺香,山肉桂
、土肉桂、土桂、山玉桂。
天竺桂叶近对生或在枝条上部者互生,卵圆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7-10厘
米,宽3-3.5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形,革质,上面绿色,光亮
,下面灰绿色,晦暗,两面无毛,离基三出脉。圆锥花序腋生,长3-4.5(10)厘
米,总梗长1.5-3厘米,与长5-7毫米的花梗均无毛,末端为3-5花的聚伞花序,花
序无毛。花长约4.5毫米。花被筒倒锥形,短小,长1.5毫米,花被裂片6,卵圆形
,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锐尖,外面无毛,内面被柔毛。有很好的药用价
值和观赏作用。产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及台湾。
方法/步骤
1
常绿乔木,高10-15米,胸径30-35厘米。枝条细弱,圆柱形,极无毛,红色或红
褐色,具香气。叶近对生或在枝条上部者互生,卵圆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
长7-10厘米,宽3-3.5厘米,先端锐尖至渐尖,基部宽楔形或钝形,革质,上面绿
色,光亮,下面灰绿色,晦暗,两面无毛,离基三出脉,中脉直贯叶端,在叶片
上部有少数支脉,基生侧脉自叶基1-1.5厘米处斜向生出,向叶缘一侧有少数支脉
,有时自叶基处生出一对稍为明显隆起的附加支脉,中脉及侧脉两面隆起,细脉
在上面密集而呈明显的网结状但在下面呈细小的网孔;叶柄粗壮,腹凹背凸,红
褐色,无毛。
2
能育雄蕊9,内藏,花药长约1毫米,卵圆状椭圆形,先端钝,4室,第一、二轮
花药药室内向,第三轮花药药室外向,花丝长约2毫米,被柔毛,第一、二轮花丝
无腺体,第三轮花丝近中部有一对圆状肾形腺体。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子房
卵珠形,长约1毫米,略被微柔毛,花柱稍长于子房,柱头盘状。果长圆形,长7
毫米,宽达5毫米,无毛;果托浅杯状,顶部极开张,宽达5毫米,边缘极全缘或
具浅圆齿,基部骤然收缩成细长的果梗。花期4-5月,果期7-9月。
天竺桂中性树种。幼年期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上生
长最好,
平原引种应注意幼年期庇荫和防寒,在排水不良之处不宜种植。移植时必须带土
球,还需适当修剪枝叶。对二氧化硫抗性强。
怎样种植天竺桂注意事项:
产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及台湾。生于低山或近海的常绿阔叶林中,海
拔300-1000米或以下。朝鲜、日本也有。
2、浇水要适时。浇水要掌握“二少一多”,即新梢发生前少浇,阴雨水少浇,夏
秋干旱天气需多浇。平时浇水以经常保持盆土50%左右含水量为宜。特别是秋季开
花时如果盆土过湿,容易引起落花。阴雨天要注意检查,盆内如有积水,需及时
侧盆倒水以免时间长了造成烂根。
3、巧施追肥。桂花春季发芽后约每隔10天施一次充分腐熟的稀薄饼肥水,促使萌
芽发枝。7月份以后施以稀薄的腐熟鸡鸭粪水或鱼杂水,或在上述肥液中加入0.5%
过磷酸钙,促进发芽分化。9月初施最后一次以磷肥为主的液肥,则桂花生长茂盛
,开花多、味香。如果施肥不足,特别是磷肥不足,则分枝少,花也少,而且不
香。
4、适当修剪。桂花根系发达、萌发力强,成年的桂花树,每年春、秋季抽梢两
次。因此要使桂花花繁叶茂,需适当修剪,保持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生理平衡
。所以在秋季开花后需进行一次修剪。根据植株生长势,除把过密枝疏剪外,还
要把夏秋徒长枝剪去,使每个侧枝上均匀留下粗壮短枝。第二次修剪是在早春萌
芽前进行,把桔枝,细弱枝,病虫枝剪去,以利通风透光,促使桂花孕育更多、
更饱满的花芽。生长期要经常将萌枝剪除,以利养花集中,则开花繁茂。此外,
盆栽桂花宜选择株型矮壮,枝叶紧凑,主干较粗的植株。每隔1~2年于早春换盆
一次。北方于晚秋需将桂花移至0℃以上冷室内越冬,保持盆土略湿润,使其充分
休眠,有利来年开花,第二年清明节后移到室外通风向阳处养护。
5、病虫防治。桂花常易发生炭疽病、褐斑病、灰色膏药病、枯斑病、藻斑病、
煤烟病和黑刺粉虱、介壳虫、蓑蛾、刺蛾、蚱蝉、桂花叶蝉等病虫为害,需及时
喷药防治。
6、种苗繁育技术。
( 1)圃地选择。圃地应选择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轻壤土为好。土质太粘宜
适当掺些砂土以调节土壤质地。为防止立枯病及根腐病的发生,还应在作床时喷
洒农药进行土壤消毒。插床宜梢高,排水一定要通畅,实践证明,雨后积水,最
易使穗腐烂,尤其是在插穗生根之前更应及时注意排涝。
( 2)塑棚与荫棚的设置。封闭育苗简言之就是棚套棚,即荫棚套塑棚。插床
宽度1.10米(实际利用率为1.0米),用两端削尖的竹片呈弓形的插下,从床面到
弓顶为0.5米,为使弓形竹片拉紧,弓与弓之间应用细竹扎缚,塑膜棚两侧用泥土
压紧,不能留有空隙,但塑棚两端不必封死,可以自由启闭,以防透气漏风。在
塑膜棚上面要盖双层芦帘,荫棚高度1米,这样塑棚与芦帘之间有50厘米的空间,
便于空气流通,降低塑棚内温度。此外塑棚四周还应围盖单层帘子,以防侧方阳
光照射。
(3)扦插时间。5月中旬到6月下旬为最适时期(秋插可在8月中旬到9月下旬)
,有些地方认为桂花早春就萌发新梢,可提前到4月份进行扦插,实践证明,那时
插穗木质化程度虽然较高,但气温地温均较低,扦插后不易生根,插穗容易腐烂
变质。
(4)插穗的选择与处理。用当年萌发的嫩梢进行扦插。为使插穗健壮饱满,在
冬季必须对采穗母树进行肥水管理。在采穗前1~2个月施2~3次速效肥料进行催
条,如春季干旱还应注意灌水,实践表明:饱满和组织充实的枝条容易形成根的
原始体,生根快,成活率高,而瘦弱的枝条则相反。插穗的长度8~10厘米。剪取
的插穗应迅速放入室内通风阴凉处,并及时喷雾状水,湿润叶面,保持插新鲜状
态。整修插穗时应保留顶叶5~6片,为避免扦插时过于拥挤以及防止叶片互相嵌
合,可以将叶子剪半。据观察,桂花插穗大多在节上生根,而在节间生根较少,
因而插入土中部分最好留1~2个节,如插穗末端刚好在节上那对生根更为有利。
有萘乙酸处理插穗是促进桂花早生根和快生根的有效措施,扦插前用500PPM萘乙
酸快浸比不处理的要提前7~8天生要。
(5)扦插。插穗插入土中二分之一,株行距6×10厘米,每平方米扦插200株。如
果生根之后即移出,即把插床当作中间过渡,则密度还可加大,以便充分利用塑
棚。桂花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是扦插繁殖的生理基础。桂花插穗在生根前首先形
成根的原始体,而后长出不定根,其插穗发根不是在愈合组织部位而是集中在节
上,少数在节间的皮层部位。据观察,平均每株产生侧根19条,其中在节上生根
13条,在节间皮层部位生根6条。如有二节生根,其中以下节生根较上节生根为多
。据外形观察,桂花也和其他树种一样都形成愈合组织。愈合组织位于插穗在末
端,在皮层部位与木质部之间形成瘤状突起,并于插后15~20天形成,如果未经
萘乙酸处理,愈合组织的形成还可能推迟。形成愈合组织大约稳定7~10天便开始
产生新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