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香花有藤本和木本两种,老一辈的岭南人喜爱藤本的较多。属萝摩科多年生植物。其枝蔓只攀缘数米,显得柔弱潇洒。叶片心形,薄如绸娟,边缘披有柔毛。每逢夏秋之间,在叶腋就会绽开一簇簇黄绿色的吊钟形小花,细如莲子,每簇二三十朵,构成聚伞花序,娟秀玲珑,温文尔雅,当月上树梢时它即飘出阵阵清香,令人舒心写意。昔日羊城和珠江三角洲不少人家都在庭院或天台上种上一棚,当酷暑的夜晚,手摇葵扇,促膝谈心,在夜香中幽然安度那甜梦般的时光。但到了日出之后,夜香就会渐渐消失,许多人都为此而感到遗憾。
夜香花除了观赏之外,民间还经常作为美食。最普遍的是将花用来滚肉片汤或炒或炒鸡蛋。被人誉为“粤菜一绝”的冬瓜盅,常以夜香花和鲜莲子作为拨尖的配料。有些高级厨师还用虾酱、干贝酿入夜香花内,名为“白玉镶金边”,十分精致。据说曾吃过火腿酿芽菜的慈禧太后,还未曾尝过这道珍馔哩。夜香在花谢后结成小蕉形的果实,中医认为有清肝明目、拨毒生肌的疗效。故有许多香港人对夜香花富有深厚的感情,他们不惜高价买点来点缀和食用。
由于洋花不断涌进,加上夜香的产值较低,近年来种植面积日趋减少,有此家庭因害怕“惹蛇入屋”而不敢栽培。相传在40年代时粤剧花旦白雪仙很爱把自种的夜香花串成花簪插在发上。有一晚,侍女告知天台的花棚上发现有蛇,吓得她心惊胆怯,彻夜难眠。翌晨起订一看,原来花棚上挂着的只是一条戏服的布带,引得全家哈哈大笑。实际上,夜香的枝叶较为疏落,难以给毒蛇有藏身余地,况且蛇又怎会爬上高楼逞凶呢。在广阔的天地里,人们的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人被某种新潮的花卉所诱惑,千方百计地去占有它,但当得到之时,又恐怕会变得淡然之奇了。因此,对于一时“失宠”的花草,切莫轻易舍之弃之。
对夜香花的繁殖可采用分株法和压条法。分株法是从上一年的母株中,将多出的植株分离出来,一般可在每年2—3月进行。压条法是先选出一年以上的茁壮枝条,在靠近母株旁边放置一个有土壤的花盆,再将枝条压入土中,经过100天左右长出新根即可截出移植。
夜来香又名夜香树,原产美洲热带。喜温暖湿润和向阳通风环境,适应性强,但不耐寒,要求肥沃、疏松和微酸性的土壤,冬季温度不低于5℃。繁殖
常用扦插、分株和播种殖。扦插,以春、秋季为好,剪取成熟枝条10-12厘米长,插于沙床,约30天生根。分株,春季可结合换盆时进行。播种,5月播种,播后2周发芽。应用
夜来香树条细长,夏秋开花,黄绿色花朵傍晚开放,飘出阵阵扑鼻浓香,中南方多用来布置庭院、窗前、塘边和亭畔。 免费电话:152983115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