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农副产品 今年夏粮质量效益提升 助力农民持续增收

今年夏粮质量效益提升 助力农民持续增收

  来源:中国养殖致富网   作者:中国养殖致富网 有909人浏览 日期:2025-07-0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目前,全国夏粮收获接近尾声。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各地反映,今年夏粮面积保持稳定,特别是秋播以来,各项关键技术落实较好,防灾减灾和病虫防控有力,加之气象条件总体较好,今年夏粮仍是一个丰收年。在获得丰收的同时,今年夏粮生产一个显着的亮点,是质量效益提升。突出体现在“三提升”:

  单产提升。近些年,小麦单产逐年提高,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关键在两点:一个是,技术集成推广。重点是推广了深松整地、精量播种、播后镇压、浇越冬水、“一喷三防”等农艺结合、生态环保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特别是选择了一批小麦生产大县,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打造了一批高产高效的示范基地,促进了大面积平衡增产。另一个是,病虫统防统治。特别是针对今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重发的情况,加强监测预警,适时开展应急防治,大力推进统防统治,有效遏制了病虫害扩散蔓延,实现了“虫口夺粮保丰收”。主产省反映,今年小麦单产普遍提高。

  品质提升。各地反映,今年小麦不仅单产提高,品质也提升。主要三个因素:一个是,品种结构优化。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优质专用小麦呈扩大趋势。市场紧缺的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面积占27.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另一个是,收获期气候较好。今年小麦成熟收获期光温条件较好,没有出现“烂场雨”,利于灌浆,小麦籽粒饱满、容重增加,不完善粒少,小麦收购品质优良。据安徽省对12个市42个县520多个样本调查显示,全省小麦三等以上比例占85.6%,比上年增加52.5个百分点。不完善粒指标平均数值仅3.1%,较去年下降12.1%,不完善粒指标满足托市收购标准的小麦达99.81%。还有一个是,赤霉病较轻。近些年,江淮等地赤霉病发生较重,不仅影响产量,而且病菌产生的毒素还将污染麦粒,导致小麦品质下降。今年赤霉病发生较轻、防治较好,病粒率显着降低。

  效益提升。在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支撑下,小麦市场价格保持稳定。今年,单产提高,效益也提升。品质提高,价格提高,效益也相应提升。安徽省反映,受去年小麦不完善粒超标和穗发芽影响,扣除水分后农民田头小麦售价不足1元/斤,部分受灾较重田块仅售0.6-0.9元/斤。今年小麦品质较好,几乎全部达到托市收购标准,扣除水分后农民田头平均售价1.15元/斤以上,比去年高0.2—0.3元,送至粮站售价在1.2元/斤左右,预计全省小麦平均销售价格将比去年提高0.17元/斤。初步测算,今年小麦每亩比去年因品质提升增值130元左右,因单产提高增值20元以上,亩均增值150元以上,全省总增收50亿元以上,可带动全省农民人均增收近百元,种植效益比去年明显提高。

  目前,各地正在抓紧收获进仓,一些农民正积极入市销售,面粉企业、粮食企业以及贸易商等各主体对新麦的采购热情较高,农民的腰包鼓了,也洋溢着喜悦的心情。

(农业部新闻办公室)
 
免责声明:官方QQ群:63050496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官方微信账号:“中国养殖致富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关键词: 农副产品 粮食

  相关评论


按分类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