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散小集中,卖大鸡领小鸡,来一只去一只。”这是去年绥江县板栗镇在产业扶贫中创新的循环养鸡新模式。
农户都知道养鸡有三怕:一怕鸡病死,如遇鸡瘟,有可能全部死亡;二怕吃食多,据估算每只鸡平均每天吃2两粮食,如果养1万只,每天就要花费饲料钱2000元以上,如养殖6个月出栏,一年到头饲料供应不上;三怕养殖数量少,数量少了形不成产业,无法实现经济效益。针对这些困难,板栗镇采取“大分散小集中,卖大鸡领小鸡,来一只去一只”的循环养殖模式,实行“支部+合作社+能人+贫困户”的“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方式。
去年初,板栗村16组的能人杨群多方筹集资金70多万元建成了规范化养鸡场,成立了绥江县板栗村群兴家畜养殖专业合作社,并租用了200多亩荒山坡实施林下养鸡,通过专业合作社孵化提供鸡苗、养殖技术,并回收大鸡,党支部组织发动,贫困户和脱贫户一起联动,闯出了一条循环养鸡产业的脱贫大道。
去年板栗村全村126户贫困户到群兴专业合作社领回小鸡14080只进行养殖,加入专业合作社的5户农户养鸡1.8万只,40户脱贫户养鸡12974只。同时,镇里利用扶贫资金对贫困户养殖每只鸡补助10元,脱贫户每只鸡补助8元,养殖农户先到群兴专业合作社领回小鸡饲养,经过验收每只鸡达到0.25公斤以上兑现补助。
板栗镇采取“两大两小、一来一去”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进行循环养鸡,这样大分散、小集中、数量多,假如鸡生病,不至于全死,成本降低;圈舍简单,投资少,肉质好,缓解资金压力,扩大了养殖规模;卖大鸡领小鸡解决销售难题;卖一只大鸡就领回一只小鸡养殖,养鸡农户也很高兴,解决循环养殖难题。去年初,板栗村24组贫困户吴啟雄在群兴家畜养殖专业合作社领回小鸡800只饲养,每只鸡苗补助10元,共补助了8000元,如今已长成了大鸡,开始卖大鸡、领小鸡进行循环养殖,今年即可脱贫。
群兴合作社有了稳定的外销渠道后,农户出栏时只需把销售数量提前报给合作社,合作社就会统一组织销售,农户卖出多少只大鸡,当即就从合作社领回多少只小鸡,如此循环养殖,实现农户与合作社双赢。如今,这一模式已在全镇辐射推开,目前全镇已有513户农户养殖土鸡100784只。(云南经济日报 通讯员 王明贵 记者 鲁 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