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今日热点 禁养区产能将关闭或搬迁 “南猪北养”料成趋势

禁养区产能将关闭或搬迁 “南猪北养”料成趋势

  来源:中国养殖致富网   作者:中国养殖致富网 有910人浏览 日期:2025-07-0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随着2017年底前关闭或搬迁禁养区畜养殖场最后期限的临近,各地清退猪场的力度不断增大,南方水网禁养地区面临生猪产能的削减。同时,大型企业纷纷公布未来养殖计划,“南猪北养”的趋势明朗,东北等地承接的产业转移或将弥补禁养拆迁、散户退出的市场缺口。

  环保压力加大

  3月31日,农业部发布《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6-2020年)》,划定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海河流域、松花江、淮河、三峡库区、巢湖、洱海为重点治理区域。这是继2016年11月《“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中提出在2017年底前关闭或搬迁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小区)之后的又一政策加码举措。

  在环保风暴下,猪场拆迁对供给端的影响较大。招商证券(600999,股吧)指出,2016年因环保整治而削减的生猪存栏为3600万头,2017年是禁养区关闭或搬迁的最后期限,各地政府将加大治污、拆猪场力度,清退范围也将扩大,将继续影响生猪供给。

  除了拆猪场直接削减存栏量外,环保带来的成本上涨也抬高了生猪养殖门槛。新希望六和董事长刘畅表示,公司新建养猪场项目的环保投入占整个项目投入的12%-15%,包括污水处理设施、有机肥加工、病死猪处理和管网建设等。体现到养猪成本上,环保工程硬件投入和运行费用约占到一头断奶猪完全成本的16%左右。

  业内人士指出,在环保政策持续推进下,生猪养殖产业准入门槛和养殖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仅饲养成本提高就将极大增加散户养殖的负担,环保政策加码将加速不合格散户的退出。招商证券认为,随着环保排查的逐渐深入,高污染、低效率的中小散户被清退的同时,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龙头则加速扩张,行业集中度将提升。

  养猪区域转移

  在加大环保治理的背景下,生猪主产区,特别是南方水网地区面临生猪产能调减的巨大压力。为此,不少大型农牧企业选择到生猪养殖适宜区投资布局新的养猪项目。从区域分布看,养猪北上态势明显。根据《2016年农牧业上市公司投资活动回顾》,在按投资额占比排名的前十的省(区、市)中,南北各有5个,但北方的内蒙古、河南、黑龙江、山东、河北的投资额占比合计达到59%,南方的安徽、湖南、广西、湖北、四川等的投资额占比合计只有27%。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王晓悦、白旭波分析指出,这种区域转移的趋势与规划的四类分区划分基本一致。

  根据《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国划分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四个区域。重点发展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重庆、广西、四川、海南7省(区、市);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云南、贵州为潜力增长区;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以及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南方水网地区作为约束发展区域。

  在生猪养殖方面,此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稳定生猪生产,引导产能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玉米(1648, -25.00, -1.49%)主产区转移。方正证券(601901,股吧)指出,从目前的情况看,东北地区的养殖优势不断扩大。东北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取消后,玉米各地区的价差逐步趋于合理,东北地区玉米价格较低,由原来的“资源劣势+物流劣势”转变为“资源优势+物流劣势”,产业转移的动力逐步增强。东北振兴和南方加大环保的大背景下,“南猪北养”趋势明显。大型企业纷纷公布未来养殖计划,在东北以及内蒙古建场,产业转移将弥补禁养拆迁、散户退出的市场缺口。
 
免责声明:官方QQ群:63050496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官方微信账号:“中国养殖致富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关键词: 养殖 家禽 饲料

  相关评论


按分类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