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劣Ⅴ类水剿灭战,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推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德清县日前制定并出台了《德清县进一步推进渔业生态养殖加快尾水治理实施方案》。《方案》要求,以助力剿灭劣V类水为主线,全面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行动。
据介绍,治理行动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优先兴渔业”为主题,以“调控总量、管控环境”为主线,按照“一年解决突出问题,二年解决根本问题”的总体要求,旨在通过重点区域先行治理、重点品种集中治理(取缔鲶鱼养殖,黑鱼养殖减量提质转型)、其他区域按期治理的治理要求,经过持续两年的治理,切实改进养殖环境,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产业生态环境体系。
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行动从2017年起至2018年基本完成,主要以完善设施治理尾水、调优品种优化布局、生态养殖循环利用三种方式开展。通过异位修复,以规模场自治、连片养殖集中式治理为形式,落实相应的尾水处理面积,建立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物处理池、人工湿地等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应用物理和生物净化处理新技术、新工艺,加快养殖水内循环处理系统建设,最终达到循环水再利用和达标排放。同时,引进、推广效益明显、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品种新、污染少的养殖新品种。加强农田保护管控,严禁新开渔塘,进一步调整养殖空间,优化养殖布局,鼓励土地流转,提高规模化养殖,确保养殖总量与环境承受能力相适应。大力推广稻鱼共生(轮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实行种养有机结合,保持生态平衡,加强养殖技术指导、服务和监管,集成应用节能减排、节地节水等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加强投入品监管,禁止投喂冰鲜鱼、动物源性饵料,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促进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域环境改善。“当前,渔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作势在必行。目前,我们已完成全县水产养殖场(户)基本情况摸底排查,正联系专家指导配套养殖尾水排放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县农业局表示。
据介绍,治理行动以“治水倒逼促转型,生态优先兴渔业”为主题,以“调控总量、管控环境”为主线,按照“一年解决突出问题,二年解决根本问题”的总体要求,旨在通过重点区域先行治理、重点品种集中治理(取缔鲶鱼养殖,黑鱼养殖减量提质转型)、其他区域按期治理的治理要求,经过持续两年的治理,切实改进养殖环境,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渔业产业生态环境体系。
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行动从2017年起至2018年基本完成,主要以完善设施治理尾水、调优品种优化布局、生态养殖循环利用三种方式开展。通过异位修复,以规模场自治、连片养殖集中式治理为形式,落实相应的尾水处理面积,建立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物处理池、人工湿地等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应用物理和生物净化处理新技术、新工艺,加快养殖水内循环处理系统建设,最终达到循环水再利用和达标排放。同时,引进、推广效益明显、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品种新、污染少的养殖新品种。加强农田保护管控,严禁新开渔塘,进一步调整养殖空间,优化养殖布局,鼓励土地流转,提高规模化养殖,确保养殖总量与环境承受能力相适应。大力推广稻鱼共生(轮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实行种养有机结合,保持生态平衡,加强养殖技术指导、服务和监管,集成应用节能减排、节地节水等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加强投入品监管,禁止投喂冰鲜鱼、动物源性饵料,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促进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域环境改善。“当前,渔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作势在必行。目前,我们已完成全县水产养殖场(户)基本情况摸底排查,正联系专家指导配套养殖尾水排放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县农业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