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观光农业 河南刘庄村:苗圃基地“敲开”脱贫致富门

河南刘庄村:苗圃基地“敲开”脱贫致富门

  来源:中国养殖致富网   作者:中国养殖致富网 有931人浏览 日期:2025-07-0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这百日红再过一段就开花了,到时间可好看了。”近日,舞阳县辛安镇刘庄村苗圃基地内,正在除草的肖霞对记者说……

中国养殖致富网7月20日消息:“这百日红再过一段就开花了,到时间可好看了。”近日,舞阳县辛安镇刘庄村苗圃基地内,正在除草的肖霞对记者说。

今年49岁的肖霞是刘庄村苗圃基地的一名花木“美容师”,主要负责苗圃基地花木的修剪、除草工作。和在基地工作的40多位工友一样,因为家中有学生或老人需要照顾,不能去外地打工,所以在苗圃基地工作成了他们较好的选择。“基地离家近,还不耽误给孩儿做饭,正常的话一天工作八个小时,挣50块钱,而且时间上比较自由,如果哪天家里有事就不来了。”肖霞放下手中的锄头对记者说。

刘庄村苗圃基地种植面积500亩,主要种植有法国梧桐、晚秋黄梨苗、香花槐红叶李金叶榆北美枫香等十几种景观树木,“咱们这些景观树主要销往哪里呢?”记者发出疑问,刘庄村村支书张士兴说:“这些景观树的销路不成问题,因为现在人的环境意识非常强,对环境的要求也很高,小区、公园、单位大院都会买上一些景观树,我们的树不愁卖!”

在村北,十万株晚秋黄梨苗一眼望去碧绿一片,长得较高的梨苗已经超过一名成年人的身高,张士兴说:“这些梨苗很快就可以卖掉,一块钱一棵,仅这一项就能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的收益。”

起初,刘庄村“两委”成立合作社,流转村民土地来建立苗圃基地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自古以来,土地就是农民的根,把地流转出去,农民不种地了还能干什么?村“两委”挨家挨户地解释,做工作,最终,出于对村“两委”的信任,多数村民同意将土地流转。不种地了,村民们并没有闲着,有劳动能力的去外地打工挣钱,而像肖霞这样不能外出打工的人则能到苗圃基地上班。

张士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这些土地由村民来种,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等成本每亩地一年收入在500元左右,而且还不包含人工,现在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的流转费是1000元。

未来,刘庄村打算利用苗圃基地的优势发展旅游,利用苗圃基地的景观树吸引城里人来观光、游玩。

 
免责声明:官方QQ群:63050496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官方微信账号:“中国养殖致富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相关评论


按分类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