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养学界,鸡蛋一直有着“全营养食品”的美称。可是很多人认为吃鸡蛋黄会升高血脂,对健康不利。虽然100克蛋黄的胆固醇含量有1510毫克,但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蛋黄摄入多会导致高血脂症或心脏病。
每天一个鸡蛋的好处
每天吃一个鸡蛋,是一种饮食好习惯。可是很多时候,人们都只吃蛋白不吃蛋黄,认为蛋黄胆固醇含量高会影响健康,其实这是个误区。
蛋黄富含蛋白、脂肪酸、卵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钙、锌以及胆碱、甜菜碱、叶黄素等营养成分。
蛋黄所含的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和甜菜碱共同作用,有利于降低血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叶黄素、玉米黄素加上胆碱和卵磷脂有利于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
而维生素A、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有利于预防老年人眼睛黄斑变性。蛋黄如果和富含钾、钙、镁和维生素C的绿叶蔬菜一起吃可以均衡营养。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蛋类摄入量为40—50克。健康人一日一个全蛋对身体有益。
而且蛋黄无论用什么方法烹调,营养成分变化都很小。由于蛋黄被蛋白包裹着,烹调时和空气接触较少,不会直接受高热影响,营养成分能保存得比较完好。不过,蛋白的营养吸收率会受不同烹调方法影响。
鸡蛋吃法排行榜
水煮蛋、蒸鸡蛋、荷包蛋、炒鸡蛋等不同做法对其营养吸收有着很大影响。要想吸收更多的蛋白质、对心脏有益、补充维生素,就要选择更适合的做法。
有益心脏吃法排行榜
先进名:带壳水煮蛋。不加一滴油、烹调温度不高、蛋黄中的胆固醇也没接触氧气,因此是对心脏最有益的吃法。
第二名:水煮荷包蛋。
第三名:蛋花汤和蒸蛋。
第四名:煎荷包蛋。
第五名:摊鸡蛋。用少量的油,小火煎成的蛋饼,因此蛋黄中的胆固醇氧化不多。
第六名:炒鸡蛋。鸡蛋打散后再炒,蛋黄中的胆固醇和空气接触较充分,氧化较多。鸡蛋比较吸油,用油量也较大。
蛋白质好消化吃法排行榜
先进名:带壳水煮蛋。有研究显示,水煮蛋的蛋白质消化率高达99.7%,几乎能全部被人体吸收利用。
第二名:煎荷包蛋和摊鸡蛋。这两种做法的蛋白质消化率为98%。
第三名:炒鸡蛋。蛋白质消化率为97%。
第四名:蒸鸡蛋。蛋白质消化率92.5%。
保留维生素吃法排行榜
先进名:带壳水煮蛋。加热温度低,营养全面保留。
第二名:蒸蛋。加热温度较低,核黄素、叶黄素等水溶性维生素损失少。
第三名:水煮荷包蛋。加热温度较低,水溶性维生素有少许损失。
第四名:煎荷包蛋。加热温度高,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都有损失。
第五名:摊鸡蛋。加热温度高,所有维生素都有损失。
第六名:炒鸡蛋。加热温度高,维生素损失较多。
平常用餐可用鸡蛋、豆制品和坚果替代一部分肉类。比如,午餐选择鸡蛋、绿叶菜与主食的搭配可提供丰富的卵磷脂、叶黄素、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健骨和控制体重。
专家提醒,鸡蛋可能含有沙门氏菌,直接吃生鸡蛋、用生鸡蛋拌牛肉、用开水冲蛋花等并不是好方法,长期吃生鸡蛋不利健康。(来源:人民网 孟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