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针对日前中国正式允许美国对华出口大米一事,7月26日,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美国大米对华开展贸易,需要经过政府注册等三项法律步骤,缺一不可,“目前中美双方只完成了先进个步骤,美国大米对华贸易尚不能开展”。业内分析认为,大米属品牌农产品,国内消费者已对东北大米等品牌产生黏性,美国大米进口不会对市场产生较大冲击。
据了解,经过中美双方多轮磋商,在7月19日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举行期间,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与美国农业部代表签署了《关于美国输华大米植物卫生要求议定书》,这标志着中美双方就美国大米输华的检验检疫要求达成了一致,这是根据中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的先进步法律步骤。
上述负责人表示,今后美国大米对华开展贸易还要完成两项法律步骤,一是美国大米生产加工企业有意对华出口大米的,需经美国政府注册并向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推荐,经质检总局认可的企业,可对华出口大米。二是为防止有害生物传入,美方需对获得资格的企业生产的输华大米进行熏蒸,熏蒸药物、方法等技术条件需经中方专家评估、确认。由于法律步骤尚未完成,目前我国也尚不开展从美国进口大米。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大米生产国,大米消费量高居世界先进,2013年后,中国更是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大米进口国。业界预测,每年中国的大米消费量在1亿吨左右,而据统计,去年我国进口大米量约为353万吨,占全部消费量的约3%。不过一直以来,中国进口大米主要来自越南、泰国和巴基斯坦。
尽管能正式出口的日期尚未确定,但这对美国大米种植业已经是重大利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援引美国农业部长桑尼·佩杜发表的声明称,“中国市场对于美国大米行业是一个特殊的机会,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即便中国庞大市场十分诱人,但是,美国大米可能很难获得充足的市场,必须与越南、泰国和巴基斯坦的大米竞争。美国大米营销、联络和国内推广副总裁迈克尔·克莱恩则认为,“中国日益增多的中产阶级会很看重食物质量,这为我们提供了机会”。(来源:中国商报 贺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