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25日上午10点19分,水产店老板娘王女士,接到了一个电话后,急匆匆离开了店铺。与此同时,云南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通信查控部发现一个可疑号码,怀疑一名群众疑似受到电话诈骗。
准备将318万转入“安全账户”
幸亏民警破门阻止
“嘟嘟嘟!”发现情况后,中心工作人员对当事人进行外呼劝阻,但当事人电话一直处于通话状态。其间,工作人员不间断地拨打劝阻电话112次,并发送了40余条劝阻短信,但对方却一直杳无音信。
当事人微信号名为“名顺水产”,可能与和平村水产市场有关联,民警立即赶到水产市场走访,确认当事人为一铺面店主,并在该铺面找到了当事人的丈夫李先生。对于妻子王女士的去向,李先生一无所知,只知道妻子接了个电话后就外出了。在民警的要求下,李先生立即回家查看,发现家里所有的储蓄卡均已不见了。
12点34分,民警终于在春城路一酒店找到已经办理入住的当事人王女士。“请开门!我们是昆明市公安局的警察,你可能遭遇电信诈骗了。”民警敲响房门,准备对当事人进行劝阻。但是一直无人应答,可根据视频显示,王女士确实已经入住了。
而此时的房间内是有人的,王女士坐在电脑旁,一边接听着电话,一边根据对方的提示操作着电脑,对于敲门声无动于衷。因为电话那头的人一直提醒她不要开门,要尽快将卡里的钱转到由他们提供的“安全账户”上,否则将涉嫌洗黑钱。
为避免当事人的经济损失,不得已民警只好破门而入。惊险的是,此时王女士已经通过网银在转账了,只差输入最后两位密码就要把318万元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
令人无奈的是,王女士到此时仍然对电话中的“警察”相信不已,而对赶来制止她转账的民警持怀疑态度,就连她的丈夫说的话都不信,直到民警将她带到云南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原来,王女士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天津市公安局的“警察”,他告诉王女士涉及到一起贪污洗钱案,并伪造“逮捕令”传真给王女士。王女士对此深信不疑,走进对方设好的圈套。
每天要打300多个劝阻电话
为使人相信讲方言
昨日,云南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发布电信网络诈骗预警,相关人员表示,像王女士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其中有一部分人不相信工作人员的劝阻,反而认为他们才是骗子。说来,也是骗子套路深,他们在对当事人进行诈骗时,会提前打好“预防针”,告诉当事人随后如果有自称是反诈中心的人打来电话,肯定是诈骗电话,不能接也不能信。所以,才会发生民警敲门,王女士不开门的情况。
自2016年12月12日“云南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暨昆明市分中心”挂牌运行以来,一年多来,中心工作人员24小时全天候对收到的预警信息进行人工外呼劝阻,平均每天要打300多个劝阻电话,为了让受骗群众信服,工作人员都是讲方言。一年多来共成功劝阻20608起,对未接通的用户及时发起警示短信提醒4412起,避免群众损失5.71亿元;对发现的疑似诈骗电话号码进行人工核实,报请通信管理部门对3480个号码进行关停封堵。中心还开通96110电信网络诈骗举报咨询专线,共接群众电话3437个(其中举报电话569个,咨询电话1525个)。
以公安电信诈骗案件侦办平台为依托,中心共成功止付涉案账户5156个、止付金额4106.65万元,成功冻结涉案账户3659个、冻结金额10631.38万元。与此同时,中心与银行金融机构研究制定规则,依法、及时地将24起案件冻结的被骗资金310.67万元返还给受骗群众。2017年,反诈骗中心先后侦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38起,抓获涉案人员234名,同比2016年,破案上升375.86%,抓获人数上升409.52%;昆明市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6081起,同比下降3.27%,被骗金额14909.63万元,同比下降22.93%。并捣毁昆明区域内“伪基站”33个,“黑广播”窝点37个。
如何识破冒充“公检法”机关骗局
通过电话笔录向你询问个人信息?
公安机关:错!公安机关是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的,只有进行回访,进行电话止付劝解等少数情况时公安机关才会采用电话形式。
拘捕令会传真给你,网上看得见?
公安机关:错!刑事诉讼法准确称之为逮捕证,是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实施逮捕的文件,一般由检察机关批准,不会通过传真形式发放,因涉及个人信息更不会在网上查到。
需要你往某个公安账户打钱?
公安机关:错!公安机关是不会让人到银行汇款到安全账户的,就算是交警部门,也实行“罚缴分离”,需按照正规程序在窗口单位办理。
春城晚报记者 何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