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政才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市委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重庆市“三农”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也要看到,重庆市“欠发达阶段、欠发达地区”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农村,做好“三农”工作任重而道远。农业兴百业才兴,农村稳社会才稳,农民富全民才富。我们必须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孙政才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为指导,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大力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在统筹“四化”中加强“三农”工作,坚持以农民为本,着力调整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和布局,着力抓好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两大任务,着力推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重庆市“三农”工作迈出新步伐,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孙政才强调,要科学把握、统筹谋划,切实加强“三农”工作。一要坚持在统筹“四化”中加强“三农”工作。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对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城镇化对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加强薄弱环节,补齐发展短板。二要坚持以农民为本加强“三农”工作。“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的关键是收入问题。这是做好“三农”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主线。要更加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农民非农就业能力、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和对“三农”的扶持,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三要坚持在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中加强“三农”工作。按照各功能区域不同的地域特点、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探索各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路子,处理好农业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关于确保粮食安全及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孙政才指出,关键是守住“三条线”,即严守现有的3300万亩耕地红线,严守现有的6000多万亩林地生态红线,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既要抓生产,又要抓流通。生产方面,坚持“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继续开展稳定增产行动,确保口粮基本自给;因地制宜发展一批优质蔬菜、畜禽等产业基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力度,充分挖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增产的潜力。流通方面,重点要加快建立高效通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大力提升农村流通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水平,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落实好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做到货畅其流。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孙政才指出,要下大力气做好促进农民增收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让农民群众尽快富起来。一要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充分利用重庆市山、地、水、林等资源,什么有特色、什么有优势、什么有效益就发展什么,着力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业附加值。二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农民进入城市或转移到农村的二三产业就业。三要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四要落实好农业补贴政策,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孙政才指出,要把扶贫开发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坚定不移贯彻开发式扶贫方针,持之以恒地抓好发展、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突出民生问题、社会保障“六件大事”,不断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要突出扶贫重点,把主战场放在渝东南、渝东北两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把主要精力投向14个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区县和4个市级重点区县,打破各区县行政区划界限,统筹推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共同打好秦巴山区、武陵山区连片扶贫攻坚战。要增强扶贫精准性,搞清楚扶“谁”的问题,找准“贫根”,开好“方子”,切实提高扶贫成效。要全面提高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能力,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大力推进教育扶贫,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困难群众在党和政府帮助下,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
孙政才指出,要推动城镇和农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关键在城,基础在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