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丛林 王雪玲 彭汉武 
一簇簇桃花开满山坡,一池池
泥鳅翻腾吐泡,凤凰嘴遗址散发着神秘气息……四月的龙王镇,处处美景展现出盎然的生机。
岗坡地里有“黄金”
3月28日中午,在襄州区龙王镇红河金龙家庭农场,农场主陈国文抄起菜盘,忙前跑后地给前来赏花的游客当起了“跑堂”。
陈国文是龙王镇廖湾村人,他把该村3800亩岗地流转到手,除了种一些传统农作物外,还种上1500多亩
桃树、
梨树等果树,建成200多亩蔬菜种植基地,让昔日贫瘠的岗坡地变成了现在的绿树成行、瓜果飘香的“聚宝盆”。
如今,每天前来赏花看景的游客有2000人左右,节假日农场内游人如织。“我们与旅游公司联手,开辟了乡村‘一日游’,找到了生态农业与观光休闲农业的有机结合。”该镇党委书记母运振说,做强休闲观光经济板块,是未来三年的重心,着力引导陈棚村、肖集村、赵集村等3个片区的村民,利用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原始植被完好、丘陵地势显著的区位优势,发展花卉果木以及观光休闲产业,在三年内逐步建成集观赏、采摘、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观光镇。
目前,该镇已建成松树坡村樱花观赏园、庙前村万亩桃园、廖湾村红河果木、龚湾村生态农业等休闲观光项目。下一步,该镇将邀请旅游策划公司对龙王镇旅游发展格局进行规划整合,利用新316国道交通优势,打造“龙王一日游”线路。
循环模式添“银票”
3月28日上午,在喜旺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300多亩基地上,董事长毛喜向前来取经的村民介绍生猪、火鸡、山羊、土鸡的养殖情况。
“生态养殖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循环利用是节能环保的途径。”毛喜说,他们利用建设的猪粪发酵池,将发酵处理后的猪粪用来种植雪藕,在藕池中再利用蚯蚓套养泥鳅、甲鱼,处理后的粪便可浇灌梨树、苹果等果树。
这个建在襄州区龙王镇龚湾村的种养基地,整个场区空气清新,目前已形成了养猪、浅水雪藕、高端
水稻、花卉果木种植、泥鳅土鸡养殖为一体的立体生态循环养殖种植模式,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
现在,龙王镇运用“公司+基地+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农户”的方式,在全镇推广低成本、环保化、一体化的新型种养模式已渐成熟。
闽升
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是龙王镇养殖业大军中的一典范。10多年来,闽升特种
水产养殖有限公司通过采用现代生物科技技术养殖的南美白
对虾,成功实现“海产品淡养”,面积达200多亩,亩产达1200斤,年创产值630多万元,利润200多万元,成为湖北省最大的
基围虾温棚养殖基地。
目前,该镇已建立孙庙村观赏鱼养殖基地、黄茅山对虾养殖基地、红水河网箱鱼回鱼养殖基地、龚湾村综合养殖基地等“四大特色养殖基地”,其中,对虾养殖基地已被授予农业部示范养殖场称号。
后花园中聚“财神”
两天前,母运振前往湖南省郴州市,对樱花种植进行再考察,准备在龙王镇发展千亩樱花观赏带。
“我们先期拿出200亩土地,在松树坡村开始2万株的试种植。”母运振说,目的是依托红水河水库和红水家园社区,紧靠新316国道的优势,把附近几个临库沿路村庄,打造成樱花观赏带,引进红水河水库休闲观光项目。
该镇结合凤凰嘴文化遗址、五台寺林场遗址,利用新316国道的交通优势,建设集水上娱乐和生态农业旅游为一体的红水河欧洲风景区、集赛车与旅游为一体的红水家园赛车体验中心等观光旅游项目,打造“龙王一日游”,建成“襄阳后花园”。
与此同时,该镇大力开展文化建设,以拓展龙王镇未来的发展空间。实施道路景观改造,建成樱花路、
桂花路、
紫薇路、
垂柳路、红叶石兰路等绿色景观长廊,实现一街一景。打造出汉唐风格古建筑群、“九子”文化小广场、蟠龙环绕牌坊等“龙文化”建筑。计划到2020年,实现年均接待游客50万人次的目标,争创省级特色观光旅游示范基地,推动镇域经济逐步走上特色化、品牌化、专业化、生态化的科学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