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前
【异名】罘苜(《诗经》),马舄(《毛诗传》),当道(《本经》),陵舄(《列子》),牛舌草(陆玑《诗疏》),车前草、虾蟆衣(《尔雅》郭璞注),牛遗、胜舄(《别录》),车轮菜、胜舄菜(《救荒本草》),蛤蚂草(《滇南本草》),虾蟆草(《简便单方》),钱贯草(《生草药性备要》),牛舄(《医林纂要》),地胆头、白贯草(《中国药植志》),猪耳草(《青海药材》),饭匙草、七星草、五根草、黄蟆龟草(《福建民间草药》),蟾蜍草、猪肚菜、灰盆草(《广西中兽医药植》),打官司草(《江苏植药志》),车轱辘菜、驴耳朵菜(《东北药植志》),钱串草(《南宁市药物志》),五斤草(《闽南民间草药》),田菠菜、医马草、马蹄草、鸭脚板(《湖南药物志》),牛甜菜、黄蟆叶(《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牛耳朵棵(《江苏验方草药选集》)。
【性味】甘,寒。
①《别录》:味甘,寒。
②《履巉岩本草》:甘咸,寒,无毒。
③《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咸。
【归经】①《得配本草》:根、叶:入手太阳、阳明气分。
②《本草再新》:叶:入肝、脾二经。
【功用主治-车前的功效】利水,清热,明目,祛痰。
治小便不通,淋浊,带下,尿血,黄疸,水肿,热肉,泄泻,鼻衄,目赤肿痛,喉痹乳蛾,咳嗽,皮肤溃疡。
①《别录》:主金疮、止血,衄鼻,瘀血血瘕下血,小便赤。
止烦,下气,除小虫。
②陶弘景:疗泄精。
③《药对》:主阴癀。
④《药性论》:治尿血。
能补五脏,明目,利小便,通五淋。
⑤《滇南本草》:清胃热,利小便,消水肿。
⑥《本草汇言》:主热痢脓血,乳蛾喉闭。
能散,能利,能清。
⑦《本草正》:生捣汁饮,治热痢,尤逐气癃,利水。
⑧《本草备要》:行水,泻热,凉血。
⑨《生草药性备要》:治白浊。
⑩《医林纂要》:解酒毒。
⑾《科学的民间药草》:镇咳,祛痰。
⑿《贵州民间方药集》:外治毒疮,疔肿。
⒀《湖南药物志》:祛痰止咳,滑胎,降火泻热,除湿痹,祛膀胱湿热,散血消肿。
治火眼,小儿食积,皮肤溃疡,喉痹。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
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小便不通:㈠车前子草一斤,水三升,煎取一升半,分三服。
(《肘后方》)㈡生车前草捣取自然汁半钟,入蜜一匙调下。
(《摄生众妙方》) ②治尿血:㈠车前草捣绞,取汁五合,空腹服之。
(《外台》)㈡车前草、地骨皮、旱莲草各三钱,汤炖服。
(《闽东本草》) ③治白带:车前草根三钱捣烂,用糯米淘米水兑服。
(《湖南药物志》) ④治热痢:车前草叶捣绞取汁一盅,入蜜一合,同煎一、二沸,分温二服。
(《圣惠方》) ⑤治泄泻:车前草四钱,铁马鞭二钱,共捣烂,冲凉水服。
(《湖南药物志》) ⑥治黄疸:白车前草五钱,观音螺一两,加酒一杯炖服。
(《闽东本草》) ⑦治感冒:车前草、陈皮各适量,水煎服。
(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⑧治衄血:车前叶生研,水解饮之。
(《本草图经》) ⑨治高血压:车前草、鱼腥草各一两,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⑩治目赤肿痛:车前草自然汁,调朴硝末,卧时涂眼胞上,次早洗去。
(《圣济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