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生态甲鱼 甲鱼苗 中华鳖 外塘仿野生环境吃小鱼小虾三年生

产品价格:
85.00元/
所属行业:
鳖/甲鱼
浏览次数:
1034
最后更新:
2017-06-30 18:10
  • 公司名称:
  • 联 系 人:(女士)
  • 公司网址:
负责声明:所展示的信息由供货商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友情提醒:为了您的交易安全,请尽量使用货到付款方式!如需要投诉,可进入“消费者防骗指南”了解投诉及处理流程,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产品详细说明

  • 起订:5
  • 供货总量:10000
  •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天内发货
  • 所在地: 江西
  •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品种:中华鳖产地/厂家:江西省黎川县日峰镇店前村 江西省黎川县峰镇安丰生态甲鱼养殖场用途:食用体重:500-1000(g/个)g生长方式:野生生长环境:淡水雌雄:雌鳖成活率:100(%)%含肉率:99(%)





















甲鱼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一、       甲鱼养殖现状

1、 甲鱼养殖模式

(1)   精养:温室养殖、室外养殖、室内控温苗种培育加外塘养成商品的两步法养殖等。

(2)   混养:鱼鳖混养、虾鳖混养、蟹鳖混养等。

(3)   网箱养殖

(4)   稻田养殖

(5)   全生态养殖

2、 甲鱼(甲鱼苗)现有养殖水平

目前,我国无论在亲本培育、苗种繁殖、商品鳖养成及与之配套的饲料营养、病害防治、生态管理技术都已日趋成熟规范,特别是在提高质量的无公害养殖技术上,国家和地方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甲鱼的养殖生产已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3、 甲鱼养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与产业化程度落后

    以家庭小作坊式的养殖居多,成规模的养殖较少!形势好就一轰而上,形势差就一起倒,没有长远思路、产业规划与市场竞争能力,所以很难形成相对稳固的产业可持续发展态势。

(2)没有较大的苗种场

  苗种采购于全国各地,种质混乱。

(3)饲料品质良莠不齐

  稚鳖蛋白质需要量为50%;幼鳖(50.77-61.90g)最适饲料蛋白含量为47.32%-49.16%;成鳖最适蛋白质水平为43.32%-45.05%。也有人认为:成鳖料38-40%、幼鳖料41-42%、稚鳖料43-44%。

(4)大量用药、生态防治理念不强

  产品质量抽检表明,甲鱼中经常有违禁药物残留!产品质量受到威胁!  

4、 当今甲鱼养殖出路

相信科学,相信科技新产品!饲料配方的合理性!微生态制剂的使用!使用绿色饲料添加剂。

二、       甲鱼发病原因分析

1、致病性刺激:机械性刺激(捕捞、运输等)、物理性刺激(温度、气压等)、化学性刺激(消毒剂、抗生素等)、生物性病原(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

2、缺乏生物有机体所必需的物质:氧、水、pH值、营养物质等。

3、肌体本身机能的改变:如生理障碍、免疫功能障碍等。

三、甲鱼常见病的防治技术

(一)腮腺炎(大脖子病、肿脖子病)

 

1、病因:由病毒感染引起。

2、目前采用的治疗方法:

① 用冰醋酸调节池水pH值为6。在弱酸性水体中饲养1周,同时投喂吗啉胍药饵,每天每公斤体重的鳖投喂0.2克,疗程6天;

② 病鳖用0.05%浓度的吗啉胍溶液浸泡2个小时,同时投喂吗啉胍药饵,剂量和疗程同上;

③ 第1天用0.3ppm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第2~3天用0.8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第4天起投喂吗啉胍药饵,剂量和疗程同上;

④ 注射用肝、脾、腹水等制作的疫苗,注射剂量为100mg/㎏甲鱼。

(二)腐皮病(皮肤溃烂病)

腐皮病是养鳖场的常见病,尤其在工厂化养鳖场内更为常见,患病率有时高达20~30%。腐皮病本身一般不会引起大批死亡,病情较轻者,只要饲养环境好,还可自然愈合,因腐皮病造成死亡的个体,往往还并发疖疮病和红腹甲病等。

 

1、病因:由产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和无色杆菌等细菌感染所致,以产气单胞菌为主。

2、防治方法:

①经常更换水体,保持池水清新;定时充气,改善池水气体状况;合理放养,减少殴抖撕咬;坚持每周用1~1.5g/m3漂白粉或每月用0.3~0.4 g/m3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杀灭病原体生物。新购进的鳖进行体表药浴消毒。

②发现病鳖要及时捕出放在检疫池内进行隔离治疗。用2~4 g/m3恩诺沙星,浸洗48小时,隔2天后再进行一次,这样反复多次,可以治愈。

③用土霉素、四环素进行药饵治疗,第一次用0.2克/公斤甲鱼,第2~6天减半。同时在检疫池内用40 g/m3土霉素或四环素药浴48小时,可取得显著疗效。

(三)肺炎病(肺化脓眼疾综合症)

 

1、病因:由副大肠杆菌感染引起。

2、症状:病鳖双目失明,呼吸困难,呼吸时头向上仰,嘴张大,显示一种憋气的感觉。结膜充血,水肿,眼球下陷,并有豆腐渣样的块状坏死物覆盖在眼球上。解剖检查,病鳖肺脏呈暗紫色,病灶部位有硬结节和囊状结构物。病鳖常爬上岸栖息,行动迟缓,呆滞。

3、流行情况:池水污浊和天气干旱季节发病率高,春季和雨水多时发病率较少。

4、防治方法:

①防止池水有机物质过多,可采用向池水充气办法改善水的质量,增加水中氧气含量,促进有机物质分解。

②用10ppm生石灰全池泼洒,改善水质。

③投喂抗生素药物,如土霉素、金霉素等,剂量0.2克/公斤鳖/天,6天为一个疗程。

(四)白斑病(白毛病)

 

1、病因:由毛霉等真菌感染引起发病

体重50克以下的稚鳖发病率较高,而且死亡率也较高。成鳖感染率较低,但是,由于患病个体表皮出血而降低商品价值。在流水池或循环水槽中饲养的稚鳖易感染此病,如辽宁省大连市某养鳖场,用流水饲养刚出壳的稚鳖,不久就有白毛病发生。

白毛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发生。但以4~7月份发病率最高,发病原因一般认为表皮受伤后引起真菌感染,当霉菌扩散到咽喉时,鳖因呼吸困难而窒息死亡。

2、防治方法:

①毛霉等真菌喜清瘦水体。当饲养池的水质清瘦,透明度大时,毛霉等真菌大量繁殖,稚鳖感染率高;当池水肥沃、浮游生物量大、水体透明度小的情况下,能抑制毛霉等真菌大量繁殖,稚鳖的发病率低。所以,使养殖用水保持一定肥沃度,使水呈嫩绿色,透明度保持在20~40cm时,能预防此病发生。一般情况下,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可减少此病的发生。

②在捕捉和运输过程中,防止外伤,减少感染途径;同时使用硫醚沙星有预防作用。

③用500g/m3的食盐加500g/m3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第6天更换水体,菌体着生处变黑,不久脱落痊愈,疗效显著。

④用10ppm的漂白粉溶液浸洗3~5小时,或用1ppm的高锰酸钾溶液隔天1次全池泼洒,都可达到治疗目的。

⑤用3~4%浓度的食盐水浸泡5分钟。

⑥日光浴,把患病稚鳖捕出放在木箱等容器内,箱底铺沙,放在太阳光下直晒30~60分钟,也可杀死病原体。

(五)            肝病的防治技术

1、发病原因:

①脂肪肝性肝炎

长期投喂高脂、高胆固醇或者蛋白中缺乏蛋氨酸、胱氨酸的饲料所致。

②药源性肝炎

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化学药品进行主动防病或者在疾病治疗时使用了肝损伤药物及用药不当所致。不恰当的并用两种以上药物,会引起相加效应,使毒性增强导致肝病。一般最易引起药源性肝炎的常见西药有四环素、苯唑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磺胺类、呋喃类及雌雄激素等。中药有:五倍子、苍耳子、黄药子、草乌等,不易内服。

③病原生物感染性肝炎  

其它疾病的并发症。

2、症状

①脂肪肝性病症  

病鳖大多体厚裙边薄,四肢失调性肿胀,行动迟缓,如是成鳖,前期生长快后期慢,并逐渐变成僵鳖。解剖可见肝肿大并有无数的黄色脂肪滴。

②药源性病症  

突然停食,行动失常,有的呈严重的神经症状在水面转圈,不久后死亡。解剖可见肝肿大,肝体指数一般在8%以上,肝叶发脆并呈黄色或灰白色病变,有的严重腹水。

③感染性病症  

除各病原体感染的症状外,大多行动迟缓,吃食减少或停食,解剖可见肝肿大、大多肝呈黑色,质脆,肝叶切面有大量出血点,也有的肝叶呈大理石状花肝。

3、预防与治疗

①脂肪肝性肝炎

A、预防: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和水环境管理,绝不投喂变质隔餐或超脂超蛋白的饲料。一般在市售商品饲料的基础上添加10%-20%的鲜活饵料。

用中草药投喂预防:茶叶20%、蒲黄20%、荷叶25%、山楂20%、红枣15%,打成药粉,过80目筛,用时以当天饵料重的1.5%-2%比例加入投喂,每月10天。药粉添加前要求在温水中浸泡2小时,再连药带水一起拌入饲料。

B、治疗:

  停止投喂变质隔餐和超脂超蛋白的饲料。

用以下中草药投喂治疗:配方为:绞股蓝15%、三七15%、虎杖20%、茵陈20%、泽泻15%、白术15%打成细粉,80目,按当日饲料的1.5%~2%添加到饲料,7天一疗程,三个疗程,疗程之间隔6天。药粉添加前要求在温水中浸泡2小时,再连药带水一起拌入饲料。

②药源性肝炎

A、预防:

  按标准规范用药,严谨滥用药物,尤其是禁药和抗生素类药物。

  平时饲料中应不定期添加无公害新鲜瓜果菜草,添加比例为当日干饲料量的10%,添加前需打成浆或汁后再拌入饲料中投喂。

B、治疗:

立即停止添加有害于肝脏或者其它机体组织的药物。发现有症状后先用葡萄糖粉以当日饲料的3%和维生素C以0.1%添加投喂5天,尽快解毒。

③病原性肝炎

A、预防:

  搞好水质,定期杀菌消毒以减少病原体数量。使用一些提高免疫力的中草药等添加剂。

B、治疗:

隔离病鳖。投喂质量好的配合饲料,并添加VC 0.3%、复合VB 0.3%、氯化胆碱0.2%,VE 0.2%。如果是体表感染,应内服加外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