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本段[药物]
为动物大蜈蚣科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的全虫体。产于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
春夏捕捉,用两头尖的竹片插入头尾两部,绷紧,晒干,亦可用沸水烫过,晒干,生用。
编辑本段[药化]
含蜈蚣毒(组织胺样物质及溶血蛋白质)、酷胺酸、蚁酸及胆甾醇等。
蜈蚣
蜈蚣
编辑本段[药理]
(1)注射液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艾氏腹水癌、白血病L160、肝癌瘤体等的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对网状内皮细胞机能并有增强作用。
(2)散剂给小鼠口服3~9天后,对戊四氮、纯炳碱的半数惊厥量引起的惊厥有对抗作用。水浸剂(1:4)在试管内对结核杆菌及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3)多量及长期使用,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内服一次在10条以上时,易引起周身性红斑,压之褪色,以膝关节部多见,停药2~3天后可自行消退。
编辑本段[药性]
咸、辛,温。有毒。归肝、脾、肺经。
编辑本段[药效]
、息风解痉、退炎治疮动物为食。蜈蚣与蛇、蝎、壁虎、蟾蜍并称“五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