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甘露子、滴露、地蚕、甘露儿、土蚰、宝塔菜、蜗儿菜、土虫草、土人参、土蕊子、毛菜、风子草、地牯牛草、地纽、螺丝菜
【归经】归肺;肝;脾经
【功效】解表清肺;利湿解毒;补虚健脾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性味】味甘;性平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草石蚕的块茎及全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全草15-30g,根30-60g;或浸酒;或焙干研末。外用:适量,煎汤洗;或捣敷。
【出处】《中华本草》

【别名】甘露子、滴露、地蚕、甘露儿、土蚰、宝塔菜、蜗儿菜、土虫草、土人参、土蕊子、毛菜、风子草、地牯牛草、地纽、螺丝菜
【归经】归肺;肝;脾经
【功效】解表清肺;利湿解毒;补虚健脾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性味】味甘;性平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草石蚕的块茎及全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全草15-30g,根30-60g;或浸酒;或焙干研末。外用:适量,煎汤洗;或捣敷。
【出处】《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