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Morehella esculenta (L. ) Pers
分类:真菌学分类属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
分布:我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区。
基本介绍: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cm,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cm,宽4-6cm。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cm,宽粗2-2.5cm,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
可食用,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良食用菌。可药用,益肠胃,化痰理气。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可利用发酵罐培养菌丝体。羊肚菌为真菌植物问真菌羊肚菌Morchellaesculenta(13)Pers. 尖顶羊肚菌M.conicaPers. 的子实体。羊肚茵每百克干品含蛋白质24.5 克,脂肪2.6 克,碳水化合物39.7 克,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药用价值
【药 名】:羊肚菌
【来 源】:为菌类植物药羊肚菌科植物羊肚菌的全草。
【功 效】:和胃消食、理气化痰。
【主 治】: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痰壅气逆喘咳。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 15一30克,水煎服。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云南等省区。
【考 证】: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生药材鉴定】:除此正品外,尚有国产羊肚菌属多种,如:黑脉羊肚菌、圆锥羊肚菌、美味羊肚菌、皱柄羊肚菌,以上种类与本品有类似功效,入药时往往杂用。
营养分析
1. 羊肚菌含抑制肿瘤的多糖,抗菌、抗病毒的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抑制肿瘤等诸多作用;
2. 日本科学家发现羊肚菌提取液中含有酪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脂褐质的形成。
3. 羊肚菌所含丰富的硒是人体红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可运输大量氧分子来抑制恶性肿瘤,使癌细胞失活;另方面能加强维生素E的抗氧化作用。硒的抗氧化作用能改变致癌物的代方向,并通过结合而解毒,从而减少或消除致癌的危险。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最适宜中老年人、阳痿、早泄、性功能减退、性欲冷淡的人、妇女、脑力工作者食用。
食疗作用
羊肚菌性平,味甘寒,无毒;
有益肠胃、助消化、化痰理气、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等功效,另外还具有强身健体、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效。




羊肚菌
又称羊肚蘑、羊肝菜、编笠菌。真菌学分类属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云南有4种:黑脉羊肚菌、尖顶羊肚菌、高羊肝菌和羊肝菌。羊肚菌由羊肚状的可孕头状体菌盖和一个不孕的菌柄组成。菌盖表面有网状棱的子实层,边缘与菌柄相连。菌柄圆筒状、中空,表面平滑或有凹槽。羊肚菌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美味食菌,其菌盖部分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甘寒无毒,有益肠胃、化痰理气药效。春末夏初单或群生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地上或林缘空旷处。产菇期短,自然产量较低,采用半人工栽培接种于林中腐植质落叶层中可增加自然发生量。
它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又是主治消化不良、痰多气短的良好中药。羊肚菌是低温型真菌,在春季盛产期,每当雨过天晴,人们便成帮结队地背篓提篮竞相采摘。除了出售国家外,还鲜食或烘干、晒干以备节日的佳肴。民间还用羊肚菌三枚煮食喝汤、治疗妇女乳腺炎效果良好。 羊肚菌是大型食用真菌,隶属子囊菌纲、盘菌耳、马鞍菌科、羊肚菌属。在全世界现发现了20种左右,国内在《中国真菌总汇》上记载了8种。
羊肚菌的营养相当丰富,据测定每100克于羊肚菌就含有蛋白质24.5克。因此,有人认为是“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并有“索中之晕”的美称。人体中的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搭配而组成的, 而羊肚菌就含有18种,其中8种氨基酸是人体不能制造的,但在人体营养上显得格外重要,所以被称之为“必须氨基酸”。另外,据测定羊肚菌至少含有8种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 生素B12、烟酸、泛酸、吡吵醇、生物素、叶酸等。羊肚菌的营养成份,可与牛乳、肉和鱼粉相当。因此,国际上常称它为“健康食品”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