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一般都种在水田里,如果水塘里也能种植水稻,这无疑为水稻找到另一片适合生长的“新大陆”。金华就有这么一个人,他和他的研发团队翻新花样种水稻,不仅种出了功能大米,还培育出了种在水塘里的稻子———芦苇稻。
眼下,他们种在杭嘉湖地区的芦苇稻已快收割了。这种水稻有2米多高,成熟后,农民要划船进去割稻子,水底下养着的鱼虾都历历可见。
徐开盛看上去像个农民。大学毕业后,他还真的一直跟农业打交道。从一名乡镇农技员到现代农业企业“鹤望兰”的老总,他的成功不是一般人可以复制的。
稻米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主食,他开发的大米却有独特的保健功能;水稻大多种在水田里,他却变戏法似的弄出2米高的水稻,种在养鱼塘里……
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和他的研究团队不断取得的科技新成果,他感慨道:“能不能用‘科技改变世界’来概括呢?”
当农技员,爱研究种子
1985年,徐开盛从浙江农业大学(现浙江大学)毕业,去了婺城区罗埠农技站工作,在那里一待就是四年,还当上了站长。
当年站里有14个人,年轻人凑在一起,做事情总是那么带劲。他们搞过种子试验、培育过水果苗、养过珍珠蚌,还从内蒙古运回一车瓜子,准备炒起来卖。瓜子买进时8角一斤,刚运到金华,原料就涨到了1.2元一斤。那就意味着还没有开炒,他们就赚了钱。但是,因为体制上的制约,他这些“不务正业”的想法,经常被扼杀。
1989年,他被调到了金华县农经委,后来又调到了金华县种子公司,一路走来,他一直没有离开农业系统。而且,他闲不住,育种、养殖、种水果都自己动手,许多农业科技知识是他看书自学和向从事研究工作的同学、朋友学的。1998年。他在金华县种子公司当经理,公司效益不好,有点壮士暮年的感觉。徐开盛开始和浙江大学合作,开发优良水稻品种。这让他结识了浙大博士吴殿星,两人很快成了莫逆之交。当时吴殿星正在研究淀粉结构,他发现了一种野生的水稻,抗性淀粉的含量很高。
抗性淀粉的功效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被业内人士肯定,其特有的多方面的保健功能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它类似于人类第七大营养元素的膳食纤维,在健康人的小肠中不被消化吸收,而在大肠中可被益生菌转化成多种短链脂肪酸和核黄素、泛酸、尼克酸等生命物质,全部或部分被人体吸收。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制定了抗性淀粉人体需要量的标准,认为每人每天摄入20~25克抗性淀粉,会更有利于身体健康。它在玉米、荞麦、番薯等杂粮中含量比较高,但是在普通优质米中的含量仅为0.5%左右,早稻中可以达到0.8%~1%。人们以水稻和小麦为主食,无法满足对抗性淀粉的健康需要。但吴殿星发现并经历八年时间连续攻关,研究成功的稻米品种,抗性淀粉可以达到10%。
吴殿星邀请徐开盛加入这种功能水稻的开发团队,恰好这时婺城区农林局支持科技人员搞“三联”(即联基地、联农户、联项目),受到政府的支持,徐开盛豁出去了,在2006年接手了这个项目,2007年正式成立了鹤望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稻米里挖出“金矿”
这种抗性淀粉含量高的大米到底有什么用呢?
徐开盛说:人体食用淀粉类食物后,淀粉在肠道内会很快被酶降解成糖而迅速吸收。对糖尿病人来说,如果同正常人一样食用普通大米,由于快速大量地吸收淀粉降解成的糖分,会使血糖指数迅速升高,导致病症加剧,甚至带来生命危险。而这种富含抗性淀粉的功能米,可以延缓消化的速度,源源不断地给人体提供能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稳血糖的作用。这种米后来被命名为“宜糖米”。
第一代“宜糖米”,口感较差,只能加工成粉干、速食营养米线等产品,食用前一定要先浸泡两小时,不然就咬不动,销量也很差。回忆起公司的发展,徐开盛感慨良多:公司2007年注册资金只有100万,连办公室都租不起,经过三年半发展,现已拥有多条产业链,净资产1500多万。
因为涉及“保健”这样敏感的词语,这种功能米在正式投产前,浙大曾组织部分糖尿病人开展长达两年以上的食用试验,金华市科技局也投入经费大力支持公司开展动物实验,证实了这种含大量抗性淀粉的米可以增加糖尿病人的饱腹感,显著控制血糖指数。
2007年,“宜糖米”在杭州农博会和金华华东农交会上亮相。浙大博士卖大米一度成为新闻热点。“我们参加了一次展会卖了三万斤,浙大教授帮我们来卖米,那可是奇闻!这是10块钱一斤的米,当时泰国香米也没那么贵!”徐开盛说起自己的第一桶金激动不已。
2009年,第二代“宜糖米”问世,口感稍软一些;2010年,第三代降临,这一代育种用的是“西洋”美国稻,口感终于有了很大改观,抗性淀粉的含量也达到了10%以上。
为了接近市场优质米的品质,徐开盛对“食客”烹饪的技术也有很高要求,一斤米要兑两斤水,最好把米放在饭盒或杯、碗等容器中用高压锅、电饭煲蒸,还要蒸透,趁热吃。现在,徐开盛和吴殿星正在研制口感更好的第四代“宜糖米”。
除了将“宜糖米”进一步发扬光大,徐开盛还积极拓展产业链,开发“宜糖米”系列八宝饭、糕点、米线等熟食产品。而“宜糖米”姐妹“曲康米”也是他主打的另一系列的产品,含有30%的缓释性淀粉和4%~6%的抗性淀粉的“曲康米”,适合减肥的人食用。“宜糖米”及其系列产品的产业化,还相继列入了国家发改委生物育种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部星火计划推广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
史玉柱伸来橄榄枝
徐开盛和吴殿星是“鹤望兰”的黄金搭档,年届四十的吴殿星是浙大的教授和博导,也是“鹤望兰”的首席科学家。他们手头的创意研究项目很多,都是着眼于高效生态种源农业,面向功能健康米业、食品、医药和化工,这些都为“鹤望兰”构建了完整的新兴产业链。其中,最让人赞不绝口的还属“芦苇稻”和“婺酒坊”。
在一次研究中,他们意外发现了像芦苇一样高的水稻。
浙江的很多鱼米之乡正上演着“粮鱼争地”的现象,养鱼几万亩,结果发现无处种粮。他们的这个品种,可以长出水面2米多,每节都长根,比一般的水稻要粗一圈。一个池塘,可以种上1/2左右,水稻会吸收水里的氮磷等元素,有效预防了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2米高的秆子,像白洋淀的芦苇一样摇曳在水中,那是怎样一幅景观?
下半年捕完鱼清塘时将收获过稻谷的稻秆割掉,又可以成为造纸的原料,或是生物能源。这是正宗原生态无污染的水稻,不施肥料,不打农药,因为在水里,虫子都淹死了,连稻虱也活不了。这个项目,徐开盛他们做了五年,今年开始规模化生产,在嘉兴、湖州等地种了5000亩(如图),本月底就可以收割,理论产量每亩可达1000斤至1200斤。
“芦苇稻拓展了种粮的面积,阻止了水花生、水葫芦的生长,使池塘变成一块活性水域。很多部门都对我们这个品种很感兴趣,是一项低碳环保的立体生态农业技术。我们把这种米叫做‘鱼吻米’,因为是对着鱼儿的嘴巴长大的!这米软而不黏,有韧劲,好吃!”徐开盛说得哈哈大笑。
徐开盛最近还要推出他的新产品“婺酒坊”。他的桌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酒瓶,现正琢磨着将功能大米深加工,酿成美酒。萌发酿酒的想法,也纯属偶然。功能大米在碾米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碎米,这些碎米扔掉太可惜了,于是,他们便试着酿点小酒。结果品酒的时候发现这酒醇而香甜,入口爽润,味道特殊,尝过的人无不说好。这下可乐坏了徐开盛,他又酿了三种度数的酒,分别是65度,52度,48度。吴殿星也来劲了,通过这个发现,他要研究出一种能酿出更好的酒的“宜糖米”水稻品种。
研发功能稻米,酿制“婺酒坊”美酒。据说,巨人集团的史玉柱曾向“鹤望兰”递来橄榄枝,贵州茅台酒厂曾有意跟徐开盛合作,但是他并不急于一时,而是踏踏实实,先积累实力,种多少卖多少。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老一辈人对于粮食有着天然的敬畏。他们也许不曾想到,今天的稻米可以翻出这么多的新花样。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国情,随着城市化进程,我国耕地总数逼近18亿亩的红线。因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又一次让人振奋。
现在,水稻不仅可以种在水田里,还可以种在水塘里,以后,可能还能种在更多的地方并延伸出一系列的新兴产业。徐开盛和他的团队正以“鹤望兰”为载体,研究开发引领世界的第三代农产品,这是一件意义深远、惠及民生科技的好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