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旱莲、水栗、水桐树、天梓树、旱莲子、千张树、野芭蕉(《天津医学通讯》(6)1,1971),水漠子、旱莲木、南京梧桐(《云南经济植物》)。
【来源】为珙桐科植物喜树的果实或根。果实秋末至初冬采收,晒干;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落叶乔木,高达30米。树皮浅灰色。叶互生,纸质,椭圆状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0~25厘米,宽6~12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或呈微波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疏生短柔毛,脉上较密;叶柄长1.5厘米左右。花单性同株,绿白色,无梗,多数排成球形头状花序,径4厘米,或数花序排成总状,间有单生于枝端叶腋的;雌花球顶生,雄花球腋生。苞片3,两面被短柔毛;萼杯状,萼齿5;花瓣5,淡绿色,外面密被短柔毛;雄花有雄蕊10,2轮,外轮较长;雌花子房下位,花柱2~3裂。瘦果窄矩圆形,长2~2.5厘米,顶端有宿存花柱,两边有窄翅,褐色。花期7~8月。果期11~12月。
本植物的树皮或树枝(喜树皮)、树叶(喜树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布】多栽培于路旁或庭园。分布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
适治各种癌症,急、慢性白血病,银屑病以及血吸虫病引起的肝脾肿大等。
①江西《中草药学》:"制癌,消结。对胃癌、直肠癌、膀胱癌有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亦效。"
②《新编中医学概要》:"破血化瘀。治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髓性白血病有较好疗效;对急性白血病只能暂时缓解症状。"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根皮3~5钱;果实1~3钱;或制成针、片剂用。
【注意】上海《中草药学》:"一般认为果的作用较根皮佳,但毒性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