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天竺桂
天竺桂(学名:Cinnamomum pedunculatum),又名普陀樟,星散分布于中国东部沿海的狭窄范围,因种子间歇结实,加上人为干扰频繁,林下很少见到幼苗幼树。主要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台湾等。
|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与樟树的主要区别在于叶卵形、卵状披针形,背面有白粉,有毛,离基3出脉,在表面显著隆起。花期4—5月,果期9—10月。
编辑本段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15米,树皮褐色,有香味。枝常对生,近于四棱形,有短柔毛,但毛不久即脱落。叶较大,近对生,硬革质,椭圆状长椭圆形至卵状长椭圆形,长 10~22厘米,宽4~6厘米,先瑞圆或渐狭,基部宽楔形,全缘,上面榄绿色,下面淡绿色,光亮无毛,3出脉,其间有横向平行细脉;叶柄粗壮,带褐色,长 1.2~2厘米。花黄色;圆锥花序大,近顶生,短于或与叶等长。果小,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顶端圆而有细尖;果托浅杯状,包着果的基部,边缘有圆齿6枚。
编辑本段园林用途
厂矿区绿化及防护林带
【别名】月桂叶、天竹桂、山肉桂、野桂
【来源】樟科樟属植物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以树皮和叶入药。全年可采,剥下树皮阴干;叶随时可采,鲜用或阴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