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银花的药效及用途:
一、金银花的药效
金银花,味甘,温,无毒。未成毒则散,已成毒则消,将死者可生,已坏者可转。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热血毒痢,风热感冒,喉痹,丹毒,温病发热。用于痈肿、疖、疔,红肿热痛;暑热烦渴,或痱子瘙痒、灼热;感冒风热,发热咽痛,或温病初起,温热病热毒未解;热毒泻痢。现代又用于高血脂症.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甘寒清热而不伤胃,性甘寒气芳香。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发斑、身热、发疹、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效果显著。
1、金银花有疏热散邪作用,对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神昏舌绛、心烦少寐、身热头痛、咽干口燥等有一定作用.
2、金银花有抗炎解毒作用,对肠痈肺痈、痈肿疔疮有较强的散痈消肿,清热解毒作用.
3、金银花有清热解毒、疏利咽喉、消暑除烦的作用。金银花茶味甘,性寒,具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作用。可治疗暑泻痢、流感、热症、急慢性扁桃体炎、疮疖肿毒、牙周炎等病。
4、金银花有凉血止痢作用,对下痢脓血、湿温阻喉、热毒痢疾、咽喉肿痛等有解毒止痢凉血利咽之效.
5、金银花对绿浓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肺炎球菌、结核杆菌、变形链球菌等有抑菌和杀菌作用,对孤儿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钩端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
6、金银花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如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7、金银花饮片中药大致可分为生药、炒药、炭药3种。这3种制品的性味和功效有差别,在应用上也各有擅长。
生药是把鲜品金银花经过日晒、阴干或烘烤等方法而获得的干品,也指鲜品金银花。生药味甘微苦,性寒,善清解上焦和肌表之毒邪。可用于温病初期,常与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等同用,以加强疏散清热之力。主要用于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者,代表方如“银翘散”。还可用于痈疽疔毒,金银花自古有“疡科之圣药”之称。常与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合用,能增强解毒消肿作用。对于痈疽疖毒,红肿疼痛,无论溃脓还是未溃脓者,使用金银花(用量宜重)均能起到极佳效果。代表方有“五味消毒饮”等。
炒药是把金银花置锅内,用文火将花炒至深黄色为度。炒药味甘微苦,性寒偏平,其清热解毒之功善走中焦和气分,多用于温病中期。常与黄芩、石膏、芦根、竹茹、栀子等同用,具有清解内毒、透邪外出、和胃止呕作用。可用于邪热内盛而出现发热烦躁、胸膈痞闷、口渴干呕、舌红苔燥及脉象洪数等。
炭药是用武火清炒(但火力不宜过大),将银花炒至焦黄或焦黑,贮存备用。炭药味甘微苦涩,性微寒,重在清解下焦及血分之热毒。主要用于痢疾。如赤痢,因湿热内蕴、胃不消导等所致肠络损伤而出现的腹痛、下痢脓血、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舌苔黄腻等证。银花炭常与黄连、木香、赤芍、马齿苋、蒲公英等合用,可起到清肠解毒、活血化滞之功。又如疫毒痢,因毒疬过盛,疫毒深滞肠胃,侵入营血所致。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如突然出现高热、寒战、烦渴、腹痛急剧,痢下脓血黏稠,次数频多,恶心呕吐,甚至神昏谵语等危重证候。类似于“中毒性痢疾”。银花炭可与地黄、赤芍、丹皮、黄连、黄柏、白头翁等合用。具有清营护阴、凉血止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