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开春萌发至秋末落叶休眠的生长发育年周期,细分为十三个时期。
(1)萌动期
我国中原地区的二月中下旬,在平均气温稳定在3~5℃时,越冬鳞芽开始膨大,并逐渐绽裂。
(2)发芽期
三月上旬,气温达6~8℃,鳞芽尖端涨裂,俗称“蚊子咀”,露出鳞芽,俗称“蚂蜂翅”。花芽则可看见花蕾尖,多呈土红、黄绿、暗紫等色。
(3)新枝伸长期
三月中旬,气温达10℃左右,花蕾长出鳞片包,茎上叶序基本形成,花蕾直径1厘米左右,幼枝长3厘米左右。
(4)幼蕾期
三月下旬,当年新枝长至10厘米,叶片叶柄紧靠新枝并随茎直立生长,并逐渐展开。花蕾直径一般在1.5~2.0厘米之间,和“小风铃”大小相似,传统称为“小风铃期”;在此期间,气候常忽冷忽热,变化异常,有些不抗寒的品种,易爱冻害,花蕾停止生长或发育不良,出现只长雄、雌蕊而无花瓣的异常现象。
(5)展叶期
四月上旬,当年新枝长至15厘米左右,叶柄离开新枝斜伸,叶片平展,由暗红转为绿色带紫晕;花蕾(除短颈品种外)高于叶面之上,直径一般为2~2.5厘米,内部组织器官发育已经完成。
(6)圆蕾透色期
大风铃期后5~7天,花蕾已基本发育成熟,圆满硬实如桃形,萼片下垂,并逐渐完成着色过程,从花蕾顶端可看出花的颜色。这时当年新枝长势极慢,达到20厘米左右后,一般不在伸长。
(7)开花期
四月中下旬,“谷雨”前后,气温稳定在17~22℃时,花蕾泛暄(发软)绽开,至花瓣的凋谢,称为“开花期”。在此期间,常会出现一段明显的回暖气修,最高气温可达25℃左右,促使牡丹花蕾很快开放。
(8)叶片放大期
五月上旬,花凋谢后,叶片迅速放大,习称“叶片放大期”。此时叶片增大增厚,颜色加深,呈绿或深绿色。
(9)鳞芽分化期
随着花的凋谢,叶腋间已孕育着新的鳞芽,五月下旬至七月底八月初,鳞芽开始分化。在此期间,营养生长相对变慢。
(10)种籽成熟期
八月初,骨葖果由绿变黄,呈蟹黄色时种籽已经成熟,可进行采收;若收获过晚,果角部分开裂,种籽呈褐色或黑色,成熟过度,难于发芽。
(11)花芽分化期
进入八月中旬,花芽分化加快,九月上旬至10月中旬一般品种花芽已基本分化形成,芽外观饱满光滑圆润。此时只要有适当的方法措施(低温或激素解除休眠),便可进行催花。此时根部迅速萌出新根。
(12)落叶期
十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叶片逐渐变黄,形成离层而脱落。
(13)相对休眠期
十一月中旬,植株基本停止生长,进入相对休眠期,翌年二月中旬,“雨水”前后,又开始萌动生长,年复一年,周而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