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律为全长1.3-1.5米左右
金镶玉竹为竹子中的珍品,特点是在嫩黄色的竹竿上,每节都有一条绿色的凹槽,位置上下交错,此前彼后,就好像在金板上镶进了一块块碧玉,美丽淡雅。因为金镶玉竹的原产地就在花果山,故而传说,此竹是孙悟空从观音菩萨的净水瓶中借来的,用以绿化他的家乡,同时在每一竹节上加了一道绿色的 “防伪标签”,以此和其他竹子区分开来。
竹子,挺拔秀丽,枝叶多姿,四季常绿,是我国传统的庭院观赏植物。它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宋代诗人苏东坡曰: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而今,竹子也被人们视为装点家居、环境之佳品,北方人民尤其喜爱竹子,但因露天栽植冬季气温过低而无法生存,所以将盆栽竹摆放室内观赏是较好的方式。 观赏盆栽竹种的选择 观赏盆栽竹以秆形奇特、枝叶秀丽、秆叶具色彩的中小型及地被竹类为佳,包括观秆形、秆色、叶色、株形几大类等。金镶玉竹。它分布较广,尤以花果山和东磊为多,成林成片,长势繁茂。金镶玉竹竽嫩黄色,每节有一条绿色的浅沟,就好似金板上镶进了一块碧玉,上下交叉,位置此前彼后。
这种竹子,当地人习以为常,以为本来就应该长成如此模样,而山外的专家们见了却大加赞叹,说它是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品种,是云台山的骄傲。前些年内地仅发现几百株金镶玉竹,新华社还专门发了电讯稿,可见其珍贵。
金镶玉竹的历史也是很古老的,宋代成都有人许观在《东斋纪事》上说:“竹之异品颇多-----对青竹,竹黄而沟青,故每节若间出,云此竹今浙中亦有之,唯会稽颇多,人呼为黄金间碧玉。
由此可知,宋代的时候,金镶玉竹的俗名,成都叫对青竹,会稽叫黄金间碧玉,并被视为异品。传播到今天,有的地方还残存一些,有的地方逐渐消亡,而独云台山愈来愈旺盛,这原因主要是靠前辈精心绿化,注意保存和发展名种所致。
金镶玉竹,是镶在云台山上永不褪色的美玉,它给游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高风亮节话淡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仞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清代郑板桥的这首咏物诗把淡竹的刚韧坚毅之美、硬骨正气之节,描述得出神入化、活灵活现。
淡竹,是柔美的佳树。其一美在“姿”,青绿笔直的干,细长清秀的枝,狭长似柳的叶,被微风吹拂,似妙龄女郎翩跹起舞。“舞腰歌板闲时看,一任旁人看。”其二美在“质”,多数花木逢春而荣,遇冬即衰,而淡竹不畏风霜雨雪,四季常青如春。绿色的身,展示着世间生命的顽强;不屈的魂,闪耀着人们希望的亮光。
淡竹,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她的倩影、风韵被无数文人吟咏。苏轼曾有“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乎还是疾?”的诗句。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写道“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由此可见其爱竹之深。
别 名:早竹、雷竹、早哺鸡竹(浙江)
科 名: 禾本科
属 名: 刚竹属
适应地区:
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福建。湖南、江西有引种。
形态特征:
杆高2—10米,径1.5—5厘米,节间短而均匀,长约20cm;新杆绿色具白粉,节带紫色,老杆淡绿色,节下有白粉圈,择环与杆环均略隆起。择鞘淡紫褐色或淡深黄色,被白粉,有紫褐色斑点及不明显条纹,上部边缘枯焦状;无择耳;择舌淡褐色弧形小枝具叶2—3片带状披针形。基部节间常具淡绿黄色的纵条纹。箨鞘褐绿色或淡黑褐色,初具白粉,密被褐斑;箨耳及鞘口遂毛不发育;箨舌先端拱凸,具短须毛,中上部箨两侧明显下延;箨叶长矛形至带形,反转,皱褶。笋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或更早,故谓之早竹。
紫竹: 竿高3-8米,有的可达10m以上,径2-5cm。新竹绿色,密被白粉和刚毛,当年就逐渐全部变为紫黑色。竿环隆起,箨鞘淡棕色,无斑点,密生褐色毛,箨耳发达,镰形,紫色而具遂毛,箨舌长而强烈隆起,箨叶绿色,直立,有皱折。小枝黑色,顶端具2-3叶,叶脉也为紫色,叶片窄披针形,长4-10cm,先端渐长尖而质薄。笋期4月中下旬。
分布习性: 紫竹主产亚热带地区,性较耐寒,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安徽、河南、湖北、陕西、贵州等省均有分布,据说湖南南部尚有野生紫竹林。我省各地城乡庭院中多有小片种植。安吉有较大规模集约栽培的紫竹林和紫竹苗圃。适生于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且湿润而又排水良好的立地。一般垂直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下。
栽培管理: 紫竹栽种繁殖一般采用移植母竹或埋鞭育苗繁殖方法。 移植时母竹以选择1—2年生,竿形较小,生长健壮的为宜。移植时,应留鞭根30—50cm,并带宿土,保护鞭根笋芽不受损伤。一般要切去竿梢,留分枝5-6盘,以便成活。于早春二月间移栽植为宜。移植竹母应注意覆土盖草,浇足水分,并用支架固定以防摇动。
栽培的紫竹竹林一般保留3年生竹,采伐4年以上的老竹。当竹林发育生长过密时,应择老竹酌量疏伐。一年内于早春出笋前、6月霉季竹林恢复期或秋季至少施肥1—2次。至于护笋养竹、松土除草、浇水防旱等,为竹林抚育管理的基本措施。
观赏特色: 相传观世音曾居住在普陀落珈山的紫竹林中,所以至今观音庙旁大多植有紫竹林,使紫竹披上佛教的神奇色彩。竹竿和枝条由绿变紫,黑褐光亮,在竹类中独此一种,因此特显珍稀。又因竹叶青翠,姿态风雅,也适于观姿。
园艺配植: 可以片植,形成紫竹园或紫竹林景观,更多见丛植于庭园山石之间或斋、厅堂四周,园路两侧,池旁水边,造就一些竹石、竹水或竹子与建筑物的小景,幽篁环绕,清风瑟瑟,意趣横生。
其它: 除观赏外竹材用途也较广,竹竿天然紫色,可加工手杖、鱼竿、箫笛、书架及各种工艺品。
四、毛金竹: 为紫竹的变型,别名毛巾竹,形态特征与紫竹相似,但幼竿呈绿色,以后渐变为灰白色,竹竿较粗大,高可达18m,竿壁比较厚。适应性比紫竹更强,栽培管理要求比紫竹粗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