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 (Naja naja atra)在民间的俗称是饭铲头、吹风蛇、饭匙头等,头椭圆形,颈部背面有白色眼镜架状斑纹,体背黑褐色,间有十多个黄白色横斑,体长可达2米。具冬眠行为。以鱼、蛙、鼠、鸟及鸟卵等为食。繁殖期6-8月,每产10-18卵,自然孵化,亲蛇在附近守护,孵化期约50天。 眼镜蛇被激怒时,会将身体前段竖起,颈部两侧膨胀,此时背部的眼镜圈纹愈加明显,同时发出'呼呼'声,借以恐吓敌人。
多数种类的颈部肋骨可扩张形成兜帽状。尽管这种兜帽是眼镜蛇的特征,但并非所有种类皆密切相关。
眼镜蛇最明显的特征是其颈部皮褶。该部位可以向外膨起用以威吓对手。眼镜蛇被激怒时,会将身体前段竖起,颈部两侧膨胀,此时背部的眼镜圈纹愈加明显,同时发出'呼呼'声,借以恐吓敌人。事实上很多蛇都可以或多或少的膨起颈部,而眼镜蛇只是更为典型而已。眼镜蛇的颜色多样,从黑色或深棕色到浅黄白色。与没毒蛇不同,毒蛇的尖牙不能折叠,因而相对较小。多数眼镜蛇体形很大,可达1.2-2.5米长眼镜蛇毒液为高危性神经毒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