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刊发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的文章,作者以深情的笔墨讲述了在1923年那个风雨如磐的岁月里,中国先进个农村党支部在河北省安平县诞生的前前后后。这个支部的建立凝聚了李大钊、弓仲韬等老一辈共产党员的心血,为了发展壮大党组织,有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推倒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有多少共产党人不计个人得失,不惧艰难困苦,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文章感人至深,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学习这段历史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
张全景
1923年8月,中国共产党先进个农村支部在河北省安平县台城村诞生。这是李大钊亲自指导建立的,因当时尚未建立省委、县委,定为特别支部,直属北京区党委领导,由李大钊亲自发展的共产党员弓仲韬任支部书记。台城村党支部的建立,像一粒火种,很快燃向邻村、邻县。1924年8月15日,成立了安平县委,在此基础上,与相邻的饶阳、深泽、深县建立了联合县委、中心县委。随着党员队伍的扩大,革命的火焰在冀中大地燃烧起来,为这一带革命斗争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弓仲韬为建立和发展壮大党组织,披肝沥胆、耗尽心血,甚至倾家荡产、家破人亡。即使被敌人弄瞎了双眼,仍矢志不渝、赤心向党,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一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正是弓仲韬一生的真实写照。
李大钊亲手播火种
上世纪初的中国,天昏地暗。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加上军阀混战和接连不断的旱涝灾害,民不聊生。什么时候才是农民的出头之日?什么时候才能得个温饱?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全国人民看到了光明,有了希望。
弓仲韬,1886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台城村,自幼同情劳动人民,在家乡上学时就参加进步活动,反对封建迷信,提倡妇女放足、男人剪辫子。1916年,考入国立北京法政大学,接触到许多救国救民的思想。1919年,他参加了五四运动,同年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沙滩小学任教。在此期间,他经常到北大图书馆馆内专设的“亢慕义斋”阅读进步书刊,听李大钊演讲和教诲。按李大钊要求,他经常到天桥一带的工人、市民中调查研究,宣传革命思想,鼓动工人同资本家作斗争。李大钊看他进步很快,又多次提出入党要求,于1923年4月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出身农家的李大钊对农村、农民的状况有着深切的了解,他对弓仲韬讲:“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只在书斋里不行,只在城里也不行,需要把工农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你家在农村,就回老家建立党组织,发动群众吧。”弓仲韬按照李大钊的嘱托,不久即辞去教职,放弃了城市生活,回到老家安平县台城村,播撒革命火种。
弓仲韬回村后,首先对全县农村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农民大多不识字的现实,创办了平民夜校(也称“农民夜校”),作为提高农民文化和开展党的工作的阵地,编写了通俗易懂的教材《平民千字文》,为农民讲授;卖掉20亩地,办起了台城村“女子小学”,引导妇女学习文化知识和革命道理。弓仲韬在这些学员中物色、培养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其中很多人成长为革命骨干。
1923年8月,弓仲韬介绍夜校学员弓凤洲、弓成山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农民党员。就在这个月的一个深夜,中共安平县台城特别支部在平民夜校建立,弓仲韬任书记,弓凤洲任组织委员,弓成山任宣传委员。中共安平县台城特别支部的建立,标志着安平人民反封建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农村革命斗争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台城特别支部建立后,弓仲韬一边继续办好农民夜校,一边着手组建农会,发动贫苦农民向村里的地主开展说理斗争和雇工增资斗争。
滹沱河畔星火燎原
革命火种一经点燃,很快形成了燎原之势。1922年,李大钊介绍了另一位安平籍知识分子李锡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冬,李锡九受李大钊派遣回到老家任庄村,领导村民拆毁庙宇,在家里办起平民夜校,进行革命宣传,发展进步青年入党,县城北关高级小学校长李少楼和饶阳县的韩子慕就在其中。李少楼入党后不久,弓仲韬通过上级组织与他取得联系,两人一起面向安平县教育界进步人士开展工作,成熟者被发展为党员。1924年3月,弓仲韬、李少楼两人介绍敬思村的张麟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他们帮助下,先后建立了北关高级小学党支部和敬思村党支部。
李大钊对安平县党组织迅速发展的势头非常高兴,在他的指示下,1924年8月15日,弓仲韬组织9名党员代表在敬思村召开了安平县先进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安平县委员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建立的先进个县委。会议选举弓仲韬为书记,张麟阁、李少楼分别为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县委机关驻弓仲韬家。
安平县委的建立,使弓仲韬感到党的力量更强大,斗争方向更明确。他们根据李大钊的指示和县委的部署,着力培养和发展党、团员。经过3年多的发展,到1927年底,全县已有7个党支部、5个团支部,党、团员100多人。安平县委还加强与在外地学习、工作的安平籍党员、团员的联系,相互配合,推动了党、团组织的发展。当时保定的育德中学、直隶省立第二师范、省立第二女子师范等学校的许多学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与宣传,走上革命道路。
弓仲韬的堂妹弓惠诚(又名弓凤书),当时在保定育德中学读书,受哥哥影响,思想进步。她的同学王子益于1923年3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转为中共党员。1925年暑假过后,王子益回到自己的家乡深泽县河疃村,以高级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开展党的工作。王子益的同乡同学许卜五,1924年入团,1925年上半年转为中共党员后回到家乡南营村,以教师身份作掩护开展工作。当年10月,王子益、许卜五等党员,在南营村民德小学成立了县里的先进个党组织——中共深泽县党小组,由王子益任组长,许卜五负责组织工作。1926年4月,中共深泽县特别支部成立,王子益任书记。
1925年春,饶阳县张来欣、刘金玉等五名党员,建立了中共饶阳县城党支部。同年冬,安平县委、饶阳县党组织根据上级党委的指示,合并建立中共安(平)、饶(阳)联合县委;1926年夏,将深泽县特别支部纳入,成立了中共安(平)、饶(阳)、深(泽)中心县委。1933年7月,又一度成立了包括上述三县和深县在内的中心县委。
随着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和革命形势的需要,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钊要求北方各地党组织派学员到南方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以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1926年春,中共保定地委选送了许卜五等4名学员前往广州,参加了毛泽东主持的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班学习。1927年春,中心县委又选派李清瀚等党员到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直接得到毛泽东、恽代英、彭湃、方志敏、夏明翰等的教诲。结业后都返回当地,成为开展党的工作和农民运动的骨干。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背叛孙中山,破坏国共合作,屠杀共产党人,白色恐怖笼罩全国。1928年,深泽、安平、饶阳各县相继建立的国民党县党部对中共地方组织大肆破坏。弓仲韬为了掩护同志,筹资500元购置数台织机,建起毛巾厂,来此联系工作的同志装扮成做买卖的商人。但不久就被敌人察觉,弓仲韬遭到军阀政权与国民党当局的多次搜捕,中心县委机关转移到王子益家。1927年7月,中共深泽县特别支部召开党员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深泽县委,隶属中共顺直临时省委,同时接受中共安(平)饶(阳)深(泽)中心县委的直接领导,王子益任县委书记。从台城村先进个党支部建立起,不到4年的时间,革命的星火就在冀中大地迅速散播开来。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在北京被奉系军阀杀害。临刑前,面对绞刑架,李大钊从容镇定,大义凛然,慷慨陈词: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弓仲韬和同志们听到李大钊牺牲的噩耗后,十分悲痛,面向北方三鞠躬,坚定地表示:要继承李大钊同志的遗志,为共产主义和理想斗争到底,绝不变节投敌!他们千方百计巩固和恢复党、团组织,派遣党员打入敌人内部,秘密开展工作;积极加强党的外围组织建设,继续办“平民夜校”,建立“农民互助会”“婚丧互助会”“戒大烟戒酒戒赌会”,妇女建立了“天足会”,反对缠足,提倡放脚。这些组织和活动合理合法,很受群众欢迎,成为党组织团结群众、开展斗争的一个个阵地。
反动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镇压越来越残酷,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全国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多人,共产党员从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6万人减少到1万多人。1929年春,为了活动方便,上级决定中心县委停止工作,分别由三个县各自领导本县工作,安平县委仍由弓仲韬担任书记。1930年春,国民党反动政府多次搜捕、捉拿弓仲韬没能得手,于是下令通缉。为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县委决定让弓仲韬暂时隐蔽。根据弓仲韬的建议,暂由其他同志担任县委书记,自己通过秘密方式与县委保持联系,他的女儿和堂妹们也分别以党、团员的身份参加当地的革命斗争。
在漫漫黑夜里,弓仲韬在斗争,也在等待。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北方党组织曾一度受“左”倾路线的影响,不顾客观条件,多次发动武装暴动。河北省委限定日期,指令一些地方党组织发动暴动。弓仲韬认为客观条件不成熟,不宜组织暴动,曾被批评为“右”倾,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深泽县委则说服了上级派来的同志,没有行动,从而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国热潮,而国民党反动派却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在南方加紧围剿红色根据地,在北方进一步加大对共产党人的镇压,加上受到“左”倾路线的影响,党的活动遇到极大困难,发展党团工作一度处于停滞状态。从1931年初到1932年底,中共河北省委遭到三次大破坏,在1933年的一年里,又遭到了四次破坏。1933年秋至1934年春,保属特委因叛徒出卖连续遭到五次破坏。到1935年底,包括安平、深泽在内的许多县的党组织找不到上级组织,党的一些活动陷于停滞。目标较大的主要负责人因被叛徒熟知,大多隐蔽起来,待机而动。许多党员不甘屈服,想方设法以各种身份作掩护坚持斗争,革命的烈火在地下涌动。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党中央、毛主席审时度势,勇敢地担负起领导全国人民全面抗战的责任,果断地组织一批在延安抗大学习的红军干部提前进入即将沦陷的河北、山西等地开辟抗日根据地。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敌后抗战战略部署。事实证明,敌后战场成了抗日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和军队成了抗战的中流砥柱。1941年至1942年,日寇对我根据地连续残酷“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甚至施放毒气弹。仅1942年5月日寇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的“五一”大扫荡,就捕杀群众5万多人。在这样的背景下,1937年正在抗大二期学习的蠡县籍红军团长孟庆山被派往冀中,着手创建冀中抗日根据地,10月来到安平。由于安平党的工作和群众基础好,几天的时间就组建了抗日武装两个连共200多人。10月5日,国民党的安平县长携家属、亲信南逃,其政权土崩瓦解,抗日人民自卫军一团团长赵承金率领部队进驻安平。虽然当时共产党仍处于秘密状态,但共产党员起主要作用的各界抗日救国组织纷纷成立,形势大为改观。
遗憾的是,弓仲韬父女没能看到这些情景。这年8月,弓仲韬有两个月得不到上级的音信,十分不安,他和女儿下定决心奔赴陕北找党组织,离开了他用生命创建的台城村和安平县党组织,离开了他和亲人、战友洒下血和泪的家乡。
为有牺牲多壮志
弓仲韬不仅把自己献给了党的事业,整个家庭也做出了巨大牺牲。他的父母本应过着富足安稳的生活,但受弓仲韬的牵连,经常遭到各路敌人威逼、打骂,被反复折磨而去世。弓仲韬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在八岁时被敌人投毒害死。大女儿弓浦从小在家乡跟着他闹革命,1926年在北京上学时参加了“三一八”反帝爱国游行示威,遭到段祺瑞政府军警开枪镇压,弓浦不治身亡,当时率队游行的李大钊也负了伤。弓仲韬的三个堂妹均在弓仲韬影响下投身革命。大妹弓惠诚和丈夫王子益发展了许多共产党员,其中有不少人解放后成为重要领导干部。在革命最低潮时,他们千方百计逃过敌人追捕,颠沛流离,后来终于找到了党组织。
三妹弓彤轩从小就追随哥哥闹革命。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台城村先进个报名参军抗日的女子。抗日战争时期,弓彤轩在冀中区党委工作时与常德善结为革命伴侣。常德善原籍山东枣庄(后划归江苏徐州),是红二方面军的老红军,长征中屡立战功,是贺龙最信任的红军干部之一。1942年6月9日,常德善带领部队本已跳出敌人包围圈,但为了掩护群众,又杀入险地,在肃宁县雪村一带遭敌层层包围,负伤后,拒绝战友们救助,用机抢掩护同志们突围,最终身中27弹,壮烈牺牲。
小女儿弓乃如是弓仲韬唯一活下来的孩子,一直跟在父亲身边。她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在父亲帮助下建立了台城村“女子团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她是本县女子师范的学生领袖,曾领导学生开展了驱逐国民党在学校安插“钉子”的斗争。
1937年8月,作为一个视组织为生命的忠诚共产党员,弓仲韬不能忍受与党组织失去联系的生活,毅然带上全身是病的妻子,与女儿弓乃如一起到陕北寻找党组织。途中遭土匪抢劫,身无分文,历尽艰辛,走到了西安。此时妻子病重,无法前行,只好让女儿先走。弓乃如几经曲折,终于到了延安,并被分配到陕北公学。当时接待她的是王丹一(后与艾思奇结为夫妇)。王丹一听了她的汇报,非常同情,因找不到证明人,便介绍她重新入党(后来找到了证明,恢复了她的党籍)。弓乃如到达延安后,千方百计寻找父亲的下落,却没有任何音信。1939年冬,弓仲韬的妻子病逝,他以席裹尸,把妻子葬于当地。找不到党组织,又不敢暴露身份,他只好隐姓埋名到一家工厂当了伙夫。即使处境艰难,弓仲韬却始终没忘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所肩负的责任,每天晚上教工人识字,给工人讲故事,宣传资本家如何剥削工人,鼓动工人起来斗争。他的举动引起了资本家的注意,警告他不许和工人在一起,不许工人晚上集会。资本家趁着弓仲韬害眼病,让他到一家医院“看病”,借机刺破了他的眼球,导致双目失明,工厂随即将他开除。弓仲韬身陷绝境,先进选择只有想尽办法回家。他一路乞讨,由陕而冀,两千余里,九死一生,1943年秋终于回到了台城。
此时,党领导安平军民正与日寇进行着殊死斗争。弓仲韬回村后,请人领着找到县委,接上了组织关系,恳请党组织给他分配工作。党组织对这位前辈非常关心,在生活上予以悉心照顾。弓仲韬虽然已经57岁,衰老病残,但仍然跳动着一颗共产党员炽热的心,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为村党支部出主意、当帮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弓仲韬喜极而泣。此时,他已经是63岁的老人了。1950年,弓仲韬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台城村建起了全县先进个“弓、杨合作社”,让弓姓、杨姓的贫困户和弓姓的富裕户搭配,合作互助,入社农户多达129户。7户富裕户凑钱买了3辆胶轮大车和12匹骡马,为贫困户提供帮助。
1945年,弓乃如被派到东北工作,先后在佳木斯、哈尔滨担任过区委书记,后到中共黑龙江省委统战部工作。1951年,她将父亲接到哈尔滨居住。党组织按老红军的标准,每月发给弓仲韬生活补贴,使他感到党组织的温暖。但他经常因不能再为党工作而伤感,多次落泪,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啊!”1959年,弓仲韬下肢瘫痪卧床,1964年病逝。临终前他再三嘱咐:“一定要把我节余的1000多元钱交给党,作为我的最后一次党费!”
火炬接力有来人
李大钊、弓仲韬播下的革命火种,星火燎原,接续传承,光照四方。抗日战争期间,这里的人们谱写出气壮山河的对敌斗争新篇章。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寇一路向南,烧杀抢掠,冀中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1937年10月14日,国民党东北军53军691团团长、中共党员吕正操,在率部掩护53军南撤途中,接到指示,停止南撤,转为北上抗日。他率部在河北藁城县梅花镇与日军激战后,转移到晋县小樵镇,将部队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并任司令员,脱离了国民党军队。10月17日,部队北上进驻深泽县城,与这里的共产党员取得联系。深泽县在人民自卫军帮助下建立了抗日武装——人民自卫总队和抗日救国会,大力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10月25日,人民自卫军留下一个中队守深泽,其余大部北上安国、博野、蠡县,东进安平。
久埋的革命火种一旦有了条件便蓬勃燃起,很快红遍安平全县。10月29日,人民自卫军在当地党员和革命群众支持下,将维持会改组为抗日县政府,创办了《红星报》,建立军政干部学校。1938年4月21日,冀中省委在安平召开了冀中区先进次党代会,将冀中省委改为冀中区党委,黄敬任书记。5月2日,人民自卫军和河北游击军在安平整编,成立八路军第三纵队和冀中军区,吕正操任司令员,孟庆山任副司令员。冀中行政主任公署也在安平县成立,吕正操任主任。1939年1月,贺龙率先进二〇师挺进冀中到达安平、深泽一带,这里的青年踊跃报名参军。
从安平全县来看,抗日战争期间总人口仅有17万人,就有8689人参加了八路军,有2269人光荣牺牲,其中共产党员470人,县区干部59人。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这样一群普通百姓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多年来党的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觉悟了,使他们确立了对共产党的真心拥护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觉悟了、组织起来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1944年秋,党中央决定恢复中共冀中区党委,担任区党委书记兼冀中军区政委的就是弓彤轩后来相伴一生的爱人——林铁。他和杨成武司令员一道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放手发动群众,大力加强根据地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军队建设,向日伪军展开英勇进攻,最终取得冀中平原抗战的胜利。这一年,全县已建立了200多个党支部,党员队伍壮大,抗日武装斗争步步向前,主动向敌进攻越来越多,战斗规模越来越大,拔除了敌人建在村、镇的全部岗楼据点,迫使敌人龟缩进县城,全县农村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1945年5月24日,日寇被驱逐出安平全境,安平县获得解放。
抗战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坚决斗争,打响了解放战争。无数的安平儿女,又一次响应党的号召,参军参战。从1945年8月到1948年4月,形成六次参军高潮,共有4300余人参军,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
中共安(平)饶(阳)深(泽)中心县委所辖的深泽、饶阳的情况与安平十分相似。不足11万人的深泽县,当年参加八路军、解放军的就有1万多人,烈士2200多名。在残酷的“五一”反扫荡战斗中,在深泽境内发生过品牌的“白家庄伏击战”和“宋家庄大战”。
建设、改革谱新篇
新中国成立初期,台城村的共产党员就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用自己的车辆、牲畜帮助困难户,成立互助组,1952年又成立了全县首批“积极生产合作社”,组织起来走共同富裕道路。上世纪60年代后,又成为全县发展生产、为国家多作贡献的一面红旗。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安平县南王庄村的王玉坤、王小其、王小庞三户贫农办社,得到毛主席的充分肯定,誉之为“五亿农民的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90多年光荣历史的台城村党支部一直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把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村里建起“便民服务站”,村干部每天在此轮流值班,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建起了党员志愿服务小组、红白事节俭领导小组、善行功德榜评选小组、村规民约执行监督小组;村党支部每季度组织评选一次助人为乐、敬老爱幼、诚信经营等几个方面的“台城好人”,上“功德榜”,树好典型,弘扬好村风;2002年建起了“全国先进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2004年、2010年又两次扩建,先后被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河北省廉政教育基地”“河北省农村党员培训基地”。
从弓仲韬1924年创建中共河北省先进个县委,9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安平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安平县委注重从红色传统中汲取力量,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转作风,重实干,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协同创新、绿色崛起”为主基调,深入实施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深化改革开放、生态环境治理四大攻坚战,努力建设“富美安平”。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发挥当地优势,构建“一网领先、多业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借助京津冀的创新资源,共同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着力推动丝网产业迈向中高端。同时抓现代农业发展,在滹沱河两岸建起了养殖和种植基地。深入挖掘安平的红色文化、历史名人文化等内涵,丰富安平人文精神,在全面发展上下功夫。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96年的艰辛历程,李大钊同志壮烈牺牲整整90周年了。历史是较好的教科书,也是较好的清醒剂。当我们站在“全国先进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参观学习,瞻仰李大钊和弓仲韬同志塑像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毛主席曾经说过的话:“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如今,烽火硝烟虽已散去,但严峻的考验并未远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勇于担当,率先垂范,以正风肃纪、反腐倡廉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到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步步扎实推进,深得党心、民心。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令全党和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踏着烈士们的足迹,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此稿在调研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中共河北省委、衡水市委和安平、深泽、饶阳县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责任编辑:刘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