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企业新闻 农旅融合重塑浙江三农

农旅融合重塑浙江三农

  来源:中国养殖致富网   作者:企业新闻采编部 有1084人浏览 日期:2025-07-0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本报记者蒋文龙 朱海洋

  农业不再简单提供食物,而被赋予了休闲、养生、文创功能,身价倍增;昔日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乡村,如今变身“梦想天堂”,让人魂牵梦绕;能人们不再蜂拥到城市打拼,开始纷纷回乡创业,开民宿、卖土货、搞休闲;每到夜晚,乡村广场总是灯火通明,妇女们伴着音乐,跳起广场舞……

  阳春三月下江南,人们一定会被浙江农村的这些新气象深深吸引,为之动容。三农问题专家顾益康认为,浙江三农脱胎换骨,得益于近年来农旅之间的深度融合。正是这种融合,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面貌,并且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诸多启示。

  乡村成了城市的后花园,城市成了乡村的CBD

  380户人家,412辆品牌小轿车,这是记者5年前采访安吉黄杜村的统计数据。走进这个江南山村,家家户户花园式别墅就像来到城市后花园。

  黄杜村发家致富的秘诀,不是办厂也不是外出打工,而是种白茶。每家每户种茶的年收入,最少也有十几万元。

  农旅融合开启了黄杜的“第二春”。近年来,村里背靠茶园搞起旅游,相继建成白茶公园、影视基地、博物馆、文化长廊等,人气越来越旺。3年前,上海景域集团还斥资两亿元,在村里开了“帐篷客”酒店,客房价每晚高达两三千元,还得提前一个月才能订到。

  过去白茶论斤卖,如今在黄杜村,白茶开始出现论两卖、论杯卖。按照规划思路,接下来,黄杜将逐渐淡化单纯追求游客数量的发展理念,将视角转至高端市场,一则降低生态负荷,二来提高产品附加值。今年,村里又有3个高端酒店项目在洽谈。

  安吉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论断的地方。现在,安吉整个县就像个大景区,“一乡一品、一村一韵、一步一景”。去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00多万人次,实现收入超过22亿元。

  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是人气与效益,更重要的是吸引了大量人才回流。记者入住余杭一民宿,一问主人“樵夫与山”,不料是当地农业局辞职回乡的创业者;不经意间闯进德清“枫华山庄”,女主人范小明居然是浙大法律系毕业的高材生;来到景宁大均乡“听泉山庄”,一打听,老板娘小沈三姐妹原来都在上海打拼。

  记者调查发现,在浙江,到乡村从事三产已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这些创客背景各异,有记者,有律师,有教师,有海归,有设计师,但无一例外,他们对乡村生活情有独钟,在城市见过世面,了解消费需求,又善于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因此,迅速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势力。

  新业态也让人们重新审视农业。浙江省农业厅的一项数据表明,近10年中,浙江有6000多名大学生进入种养业。与传统的务农截然不同,他们往往一开始就考虑三产联动、产业链延伸。在他们眼里,只有将种养业与加工、采摘、养生、旅游结合,才能最大幅度地提高附加值,否则就是事倍功半。

  和人才一起回流到乡村的还有资本。据统计,去年,仅休闲农业产业,浙江就有超过268亿元资金涌向农村。而这几年,像休闲农业、农家乐经济发展的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

  跟着人才和资本涌进乡村的,还有现代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不管你出差到哪里,一按手机键就可以给家庭农场施肥加温,这叫“智慧农业”;种水稻可以穿着皮鞋不下地,全程由专业公司打理,这是“社会化服务”;把百亩田地分为几百份,让城里人来认领,做个“周末农夫”,属于“体验农业”;还有像众筹、直播等新花样,在浙江农村早已屡见不鲜,好吃、好玩、好看成了浙江农业的新特色。

  乡村成了城市的后花园,城市成了乡村的CBD。

  如今,不少浙江农民白天开着拖拉机下地干活,晚上开着小轿车进城吃饭、购物、唱歌;而到农村自驾游,则成了城市居民节假日的先进节目。

  在浙江,农民收入已连续32年领跑全国,而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再加上各种要素跨越鸿沟,流动日趋加快,城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城与乡如胶似漆,正成为难以分割的整体。

责任编辑:刘菁
 
免责声明:官方QQ群:63050496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官方微信账号:“中国养殖致富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相关评论


按分类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