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通过强化行政推动,加大扶持力度,做好服务指导,加强示范带动,引导专业化防治组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科学用药水平和重大病虫害防控能力快速提升,成为近年来植保工作的一大亮点。
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已发展到8.8万个,从业人员近140万人,日作业能力达到8200万亩,水稻、小麦、玉米等三大粮食作物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超过14亿亩次,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5.5%,其中在农业部门备案的“五有”规范化防治服务组织数量、三大粮食作物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这三项指标比2012年均提高30%以上。实现了工作效率、防治效果、经济效益“三提高”,做到了产量损失、用工成本、防治用药“三减少”。
以开展木虱统防统治防控柑橘黄龙病为例,2016年利用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资金1.4亿元,支持江西等6省(区)组织各地开展木虱统防统治超过300万亩次,统防统治区虫口减退率平均在70%~90%,比农民自防区普遍提高10%~30%,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5%以上。
绿色防控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16年底,全国创建各类绿色防控示范基地6900多个,核心示范面积5000多万亩,带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面积5亿多亩,与2012年相比,分别提高300%、95%和56%,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25.2%,比2012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各地集成了适宜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如南方稻区,集成了田埂种草+深水灭蛹+灯诱+性诱+高效低毒农药”全程绿色防控模式;东北春玉米区,集成了“白僵菌封垛+赤眼蜂防螟+生物农药”防控模式;设施蔬菜产区,集成了“防雾滴棚膜、膜下滴灌控湿防病+防虫网阻隔、色诱诱杀防虫+天敌+生物农药”等模式。
绿色防控对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作用十分显著。黄淮海东亚飞蝗孳生区,通过连续多年采取生态控制和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3年一小发、5年一暴发”局面得到了有效遏制,近10年来未大面积发生蝗虫灾害。南方夏季防虫网全封闭覆盖栽培小青菜,只需在播种前对土壤和设施进行一次消毒,生长期一般不用喷洒农药,攻克了小青菜夏季生产农残超标的难题。随着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减少,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天敌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浙江、江西等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蜘蛛、寄生蜂等害虫天敌数量增加1~3倍。
更多农药资讯,请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