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化肥零增长减量化,是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福建晋江采用无人机施药防治病虫害,政府每亩对农户给予补贴,在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同时,也实现了全市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的目标。
眼下,祖国东南沿海晋江的晚稻渐入成熟期,此时也是收割前病虫害防治最为关键的时期。为确保今年的晚稻丰产增收,种粮大户李锦成在承包的600多亩稻田里喷洒农药。可这次,他不再向以往那样用人工而是用上了“无人机”。
“用无人机好,又快效果还好,费用比用人工省30%左右”李锦成说,他承包600多亩稻田,如果用10个工人来防治,每天才能喷五六十亩,10多天才能完成。而用无人机喷洒,二三天就喷完了。“现在是关键时期,如果一旦有病虫害,少喷一天药,产量就会减少很多,有了无人机的帮忙,今年肯定又是大丰收”。
据无人机公司负责人洪良彬介绍,植保无人机平均每分钟可喷洒约2亩,每次装药可喷洒10—15分钟,每次起降可喷洒约10—20亩,是目前传统人工喷洒速度的40—60倍。“最重要的是,喷洒均匀和雾化效果好。
“较传统人工作业,用无人机喷洒,省药30%,省水90%,有效解决农药残留及土壤水源污染问题,喷洒农药用量少,环保效果好。”晋江市农业局种植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黄伟彬介绍,无人机作业时向下的强烈旋转气流,在翻动和摇晃农作物的同时,可在下方的农作物间形成一个紊流区,可将农药喷洒到茎叶背面和根部,这是目前人工和其他喷洒设备无法做到的喷洒效果。
晋江市农业局局长李友加告诉记者,为大面积推广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害,现政府补贴农户每亩10元。仅今年晋江无人机防治水稻病虫害就达到7000亩。“下一步,将无人机防治病虫害推广应用在蔬菜上。”
李友加介绍,除了用无人机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外,他们还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全市建立5个病虫害监测点,9支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队,建立1个绿色防控示范点,示范面积1000亩,常年进行病虫害监测,全面普及病虫害的专业化统防统治和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以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
此外,晋江还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通过土壤检测结果制定作物施肥配方建议卡,共发放10万余份,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5万亩次以上。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因为过度施肥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
齐头并进的是,他们还推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水稻机收秸秆还田。设立5个示范点,示范面积500亩,辐射带动3000亩。推广秸秆基料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秸秆垫圈饲料、秸秆覆盖包芯种植、配合畜禽粪便堆肥和秸秆堆腐利用等多项技术,逐步提高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截止目前,晋江秸秆综合利用总量为42498吨,综合利用率达96%,超过国家生态市考核指标≥95%的要求。
工作中,他们集中连片整体实施,加快转变施肥方式,使“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落到实处,确保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实现粮食安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
更多农药资讯,请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