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尔沁镇莎木佳村辣椒种植示范基地上,西侧的辣椒植株与东侧的辣椒植株形成鲜明对比,据农技人员介绍,处理区的辣椒已封垄,马上进入成熟期,两侧的辣椒植株差距之所以那么大,是因为微生态制剂在科学种田中的使用结果。
所谓微生态制剂,就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主要作用就是调节植物的生理状况,土壤酸碱度、生态环境等。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化肥减量提效、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从2013年开始,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示范。2015年,在我市固阳县、达茂旗、九原区、土右旗等地大面积开展了不同作物微态制剂的推广示范。
“我们今年是先进次用微生态制剂,到目前为止,通过对比实验,发现辣椒、西红柿、黄瓜等农作物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病虫害减少了。尤其是辣椒、黄瓜,病虫害大幅下降,几乎就没用过农药。”看到地里的农作物长势这么好,包头市合顺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杨军喜上眉梢。他说,平时用的肥料吸收率仅有百分之十几,用上微生态制剂后,肥料吸收料高达30%以上,感觉自己的庄稼吃上了“营养品”。
微生态制剂试验示范是依托高效节水和控肥增效技术示范及推广项目,首先从玉米、马铃薯、蔬菜上入手,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不合理施肥和不合理灌溉现状,将高效节水和控肥增效技术在全市加速推进。
经过多年在我市开展的多种微生态制剂试验示范,筛选选出一批适合控肥增效、提升耕地质量的品种,中农绿康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我市分别在东河区、九原区、土右旗、固阳县等地开展了新品种、新型肥料、新种植技术等方面的试验,建立玉米、马铃薯和蔬菜等多个高效节水和控肥增效示范区,示范面积达1.2万亩,辐射带动5万亩。
其中,东河区沙尔沁辣椒种植示范基地面积400亩,处理区25亩,对照区25亩,示范区350亩。5月23日定植朝天椒,主要实施了三项技术,包括改大水漫灌为膜下滴灌,改常规追肥方式由撒施变为通过水肥一体化由滴灌施入,以及生物菌肥、生物菌剂的应用。
“通过应用中农绿康的微生态制剂,使得这片土壤得到有效的改良,肥料利用率也有了明显提高。”据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吴玉峰介绍,微生态制剂具有提高作物的抗重茬能力,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可有效实现农作物增收增产,其中粮食作物可增产20%。蔬菜增产效果可达到30%以上。
线虫病害被誉为植物中的“癌症”,其顽固性可见一斑,尤其在黄瓜种植过程中,更是突出。而防线虫微生态制剂的推广,则有效地控制了这一病虫害的发生。
“去年这个时候,黄瓜秧枯的枯,死的死,七零八落的,今年基本上就没出现那样的情况。”在沙尔沁二村,村民张建国家的大棚黄瓜去年由于根结线虫严重危害,6月份就全部拉秧了。今年由于应用了防线虫生态制剂这项新技术,没了往年的病虫害,直到7月底,秧苗还是那样的“精神”,吸引了周边农民都来他家参观。
据国家增产菌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琦介绍,防线虫微生态制剂是由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态工程研究所和国家增产菌技术研究推广中心联合研制,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生物制剂。我市今年试验的15亩示范基地,经过防线虫生态制剂处理后,黄瓜植株生长正常,截止到7月21日,使用该项技术的黄瓜,未发生植株因根结线虫而导致的植株早衰和产量大幅度减少,产量与比年同期相比,增产近50%。
近年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积极发挥技术作用,有力的推动了农业增产,弄明增收,为现代化农业建设做出了巨大科技力量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