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养殖行业 治理“根深”,选举才能“叶茂”

治理“根深”,选举才能“叶茂”

  来源:中国养殖致富网   作者:特种养殖采集 有921人浏览 日期:2025-07-06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对全国31个省份261个村庄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村委会选举一方面早已摆脱行政干预的困扰,宗族派系对选举的影响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村民参与动力不足成为换届选举面临的最大困境,而选举组织不到位又是导致村民参与不足的重要因素(11月29日新华网)。
  这一情况,与村民自治选举刚刚全面落地时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彼时,行政干预暗箱“内定”、宗族势力左右结果,成为最为突出的两大“病灶”。短短十几年时间,村委会选举便能够越过这两道激流险滩,逐步走上正轨并行稳致远,足以充分证明,村民自治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制度安排,是解开“三农”方程的关键钥匙,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基础动能。
  曾几何时,热火朝天的投票场面成为中国基层民主政治最为广泛和鲜活的一枚标本,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只不过,在学步阶段,于某些地方,村委会选举热闹得有些混乱,喧嚣得有些嘈杂——一条条利益纽带在一张张选票上盘根错节,贿选、拉票乃至破坏选举、大打出手的情况成为附着在乡村民主肌体上的一颗颗毒瘤。而伴随着乡村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经历一轮轮选举实践的磨砺淬炼之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的同时,村民观念更为成熟,选举进程也从之前波涛汹涌的起伏回归于波澜不惊的常态。而相对于“无序的热闹”,“理性的平静”其实更为宝贵。
  不过,当天平再次倾斜,“理性的平静”继续向着另一个极端滑动,“旁观的漠然”同样有可能对村民自治的制度生命产生戕害。因此,对于调查中所反映出的村民对村委会选举参与动力不足问题,同样需要高度警惕。如果任其趋势发展下去,轻则会影响到选举的合法性和严肃性,陷入“选了不算”或“选不出”的窘境之中,重则会让村民自治这一农村治理的制度根基发生动摇,进而影响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诚如上述调查报告所揭示的那样,流动票箱和委托投票成为选举程序失范问题的高发节点,进而影响村民参与选举的热情,但这或许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正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村委会选举对村民吸引力有所降低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些地方乡村治理的综合症候。一是选举、治理、服务环节分割——将选举作为村民自治的全部,选举之后村民的参与权、监督权遭遇空转,个别村官尸位素餐甚至中饱私囊;二是自治、法治、德治手段脱节——过分强调村委会的管理职能而忽视其服务职能,过分强调村委会决策的自主性而忽视对其监督的有效性,过分强调村民自治的制度健全而忽视了夯实其道德基础。“选了也是白选”“选谁都一样”……当如此意识蔓延开来,村委会选票分量自然不如从前。
  治理是根,选举是叶。根深才能叶茂。要唤起村民参与热情,既要从加大宣传、规范程序的角度着眼,更要从推动有效治理、重塑村民信心的更深层次入手;既要做到选贤任能、配好村委班子,也要推动基层协商、发挥“新乡贤”作用;既要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也要让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民主规范齐头并进。只有在治理中的获得感越来越强,在发展中的幸福感越来越强,村民在选举中的参与意识也才会越来越强。

 
免责声明:官方QQ群:63050496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官方微信账号:“中国养殖致富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相关评论


按分类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