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养殖行业 27年坚守海岛小学她以行动诠释“不忘初心”

27年坚守海岛小学她以行动诠释“不忘初心”

  来源:中国养殖致富网   作者:特种养殖采集 有952人浏览 日期:2025-07-06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文/图 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肖婉琦

  十九大召开期间,一名党龄16年的普通教师出现在央视专题片《我是共产党员》的镜头里。她是阳江市海陵岛南村小学校长吴爱民,以坚守在海岛农村的27载教书生涯,诠释中国共产党员的“不忘初心”。
  吴爱民身材娇小,岛民典型的小麦肤色,扎一束粗马尾,戴一副细框眼镜,笑容爽朗亲切。她生于农村而长于城镇,曾拥有优越的生活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出于理想把青春奉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
  如同礁石,她守望着海陵岛一隅的南村小学,从代课教师到校长,昔日落后的学校被她打造成“最美乡村校园”。“教育应当是公平的。”吴爱民说,“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是我的本分。”
从准大学生到乡村教师
  “你愿意来,整个海陵教育系统的学校任你选!”1990年8月,刚刚高中毕业的吴爱民回到海陵岛谋教职,让当地镇教办主任又惊又喜。
  1990年,广东全省有10个保送至华南师范大学的名额,整个阳江仅吴爱民一人获保送资格。可体检这一关让她的命运悄悄拐了个弯。“结果出来,说肺部有点问题,要观察一年。”
  在那个崇尚理想主义的年代,吴爱民的理想一是当兵,二是教书。她选择了最为偏远的南村小学。南村三面环山一面环海,交通闭塞,村道崎岖,往返闸坡镇要翻过一座山,是整个海陵岛最小的村委会,下辖三个村小组,总人口1500人左右。
  1968年底,吴爱民出生于南村稠灶村,在南村小学读到三年级,就随家人搬到闸坡镇。在镇上读完小学,她又往阳江县城读中学,还曾随哥哥到广西桂林电子学院(今桂林科技大学)附中上学。回顾自己的读书历程,她深感老家小学在软硬件上都有很大缺陷,“农村娃不差,可农村太缺教育资源”。
“这里有自己乡亲的后代”
  1995年秋季学期,吴爱民成为南村小学史上先进位英语老师,一人包揽了五六年级的英语课。她既兴奋又困惑,“我们是从中学开始学英语,对小学英语真是无从下手。”于是,她专门请教一位英语系科班出身的初中老师,用心摸索小学英语入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鹦鹉学舌’,注重听力和口语表达。”
  1995至1998年,小学教材改版频繁,每次推出新课本,吴爱民都被委以重任,带头教学。“比如数学课本,概念、公式少了,只看例题讲不出什么,就要作大量参考,要求老师对于整个知识体系都很清晰。”
  1998年,吴爱民转为公办教师,并任教导主任,“要担起整个学校教学的命运”。她深知英语是农村教育的一大短板,独挑大梁,却苦于师资匮乏与教学设备落后。1995年添置的一台录音机,竟陪伴了南村小学十几届学生。直到2008年3月,一位返乡家长带头出资1万元,并发动捐钱,共集资3.8万元,帮助南村小学建立起海陵区先进个电子白板教学平台。
  如今的南村小学,前面的海岸边已是高楼林立的休闲度假区。但在2008年之前,“学校是孤零零的两栋房子,后头尽是山,前面是一片水田连着树林,再往前就是沙滩。”吴爱民回忆道,“有些分配过来的老师,一到校门口就哭了,不肯进来。有些上午才报到,下午就走了。有的能待两三年,有的一年半载就走了,熬不住。”
  吴爱民却主动放弃了多次调离机会。她始终记着父亲的一句话:“在哪里教书都是为别人服务,但这里有自己乡亲的后代。”
家访时化解学生家庭矛盾
  但吴爱民并非没有动过离开的念头。
  1998年,丈夫患重病,儿子刚半岁,父母年事已高,30岁的吴爱民家庭、医院、学校三头跑,她“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做好妻子、儿媳、母亲的本分;教学从来不打折扣,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做好老师的本分”。提及往事,她一时哽咽。末了她说:“这是我能做到的,就一定要做到。因为我是本地人,一定要起到模范的作用。本地人做好了,外面过来的老师才会尽力把学生教好。”
  2001年,丈夫去世,女儿10岁,儿子4岁。住在市区的兄弟姐妹都劝她离开这片穷乡僻壤,带孩子回城里生活。吴爱民也想为自己的孩子换个好环境,可当出现这种念头时,她陷入了矛盾,感觉“心里有点疼”,还是舍不得离开。
  风浪无情,礁石底下却生长出柔韧的海草。这片被亲友判定“失去意义”的海岸,对于吴爱民而言,有太多的情感牵绊。
  她的丈夫也曾在南村小学教书,从1989年入校,一直工作到病倒。两人从小相识,于1992年结为连理,共同生活了整整十年,是同事们心目中的模范夫妻。
  吴爱民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在家访时帮助化解一些家庭矛盾。她最欣慰的莫过于改善了好几个家庭的氛围,让孩子们的童真面庞重展笑颜。她已记不清自己帮助过多少家庭困难的学生。即便是在自己最艰难的阶段,她也尽己所能去接济一对姐弟,为读不起书的女孩联系可以减免学费的学校。
  “爱管闲事的毛病是遗传了我爸妈。”她形容道,“我爸爸很有涵养,从不对我们发火,但哪家哪户不给小孩读书或不养老,他就会去闹。”她的母亲冯意锦在当地更是深受敬重——从1981年开始,在南村村委会当了20年的村支书,搞养殖、搞种植,带领全村人致富,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打造最美乡村校园
  2010年,南村小学成为丹济小学的分教点,包括幼儿班在内,全校目前共有57名学生。
  2011年,吴爱民成为南村小学的校长后,不断为学生争取优质资源。当年,南村小学与暨南大学的网络支教团队合作开展云端教学,每周有一节英语课由大学生远程授课。小小的视频窗口,让边远海岛上的农村孩子也体验到大城市里的课堂模式。
  吴爱民精心办学,得到区委书记丁锡丰和村支书吴万炜的大力支持,帮助她争取到建设校园的财政资金。修葺一新的围墙、设备更新的综合教室、鲜艳的塑胶球场、明亮的图书室……短短几年,南村小学被打扮得多姿多彩,建设成果显著。“2013年被评为海陵片区‘最美乡村校园’,2014年成为阳江市先进个全面实施现代化教学的农村学校,2015年被市教育局列为农村亮点小学并参加省创强评比……”她自豪地介绍道。
  在海陵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陈道恒看来,吴爱民看重集体荣誉,却从不计较个人荣誉。“她就觉得参加各种评选要花很多时间,宁愿让给别人。前两年被推荐参加‘全国先进教师’评选,她也只是勉强应付了一下。”陈道恒介绍,近几年,吴爱民的英语教学成绩在全区21所小学中稳列前三名,近两年均排名第二;她任校长后,全校总体成绩名列前茅,今年各年级学科在教学质量监测中总成绩排名第四;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工作扎实,今年5月学校在全区小学生朗读能力抽测中排名第二,11月在全区小学生校园足球比赛中获得亚军。陈道恒感叹:“一个教学点能有这样的成绩,十分难得。”
  在同事们眼中,校长吴爱民就像一块磁石,吸附在南村,吸引来师资。“今年实施‘区管校聘’,我们学校是最多老师愿意过来的。”吴爱民既感动又骄傲。她实现了自己的一大心愿,让外面的老师从“不愿来”变成“争着来”——海陵中学就有7位老师主动申请调到南村小学,其中不乏教学骨干。
  上了央视,吴爱民引起媒体关注报道,可她淡然说道:“我只是做好自己的本分。我希望农村教育能获得更多关注和支持,教育公平要靠多方力量来推动。”
  “我是幸运的那一个。”吴爱民反复说,“有太多的乡村教师奉献了青春却默默无闻。在镜头里,我只是作为他们的代表。”
  “林锦宾,陈杏贵,黎胜凡,郑盈秋,吴秋枫,陈天行,韦其英,黄剑华……”她向记者一一介绍,认真说道,“这些老师主动‘下嫁’南村,你一定要帮我把他们的名字写进报道里。”
|记者观察|
农村教育发展不能仅靠教师的理想
  作为一名先进的乡村教师,吴爱民礁石般的坚守精神尤为可贵,但农村教育发展不能仅靠几名乡村教师的理想支撑。推动农村教育发展,必须建立吸引人才、稳定师资的长效机制。
  海陵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陈道恒指出,要稳定农村学校师资,一要提高农村教师的薪资待遇,落实相关福利政策;二要让农村教师看到职业发展的希望,提供足够多且有用的培训,教师开阔了视野,学生才能开眼界;三要帮助解决农村教师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如交通、小孩上学等问题,使其无后顾之忧;四要在评职称时适当倾斜,使农村教师的个人价值获得肯定。
  广东于2013年建立起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2016年进一步提高津贴标准,连续三年每年人均提高100元/月,并扩大津贴发放范围,将公办普通高中和公办幼儿园教师也纳入其中。
  为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教育部于2015年开始在全国首批19个示范区试点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将教师关系归于县级教委,由学校聘任。广东在佛山禅城区和惠州仲恺高新区先行试点,随后在其他地市推开。
  据海陵区教育局人事股股长梁湛章介绍,海陵区于今年开始实施“区管校聘”,目前是阳江市先进试点区,“正摸着石头过河”。结合“区管校聘”,一并推行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已覆盖全区所有学校。其中海陵中学教师津贴为900元/月,南村小学为1100元/月,相对更偏远的北洋小学和山白小学为1600元/月。南村小学作为此次教师队伍管理改革的受惠学校之一,共调入8名正式教师——7名来自海陵中学,1名来自闸坡中心小学,师资素质较高,学科结构也较均衡。
  此前,根据省教育厅文件所规定的1:21.5的全校师生配比,南村小学几十名学生仅配备4名固定教师,其余一半是支教老师——近10年来,因学校撤并,一批超编教师被调往师资薄弱的学校支教,期限基本为一年。教师调岗频繁,而人事关系不动,导致这部分学校总体教学质量并不理想。这学期,海陵区教育局为南村小学按班(6个年级共6个班级)配置了14名老师,但目前仍有2名空缺。“南村小学的配置已算比较好,全区还有另外几所小学很缺老师。”梁湛章指出,海陵区在今明两年迎来了教师退休高峰期,今年空出25个编制名额,明年预估至少有15个,既有师资在学科、年龄结构上都不均衡,全区几乎没有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目前,海陵区教育局已通过阳江市人社局招聘到部分新教师。
 
免责声明:官方QQ群:63050496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官方微信账号:“中国养殖致富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相关评论


按分类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