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 晁海娟
“最近一段时间的低温天气对于促进花芽分化显得十分重要,虽然这两天温度有所回升,但暂时没有影响花芽分化。”茂名市水果局副局长刘付峤告诉记者,气温在15℃以下对于花芽分化都是比较有利的。他说,“现在荔枝没有出现‘白点’属于正常现象,1月份才是‘白点’生成高峰期。”
据了解,冬季温度和花芽分化有密切关系,低温(0℃-10℃)有利于花穗分化和花芽分化,早冬梢小叶展开初期受冻脱落,花穗和分枝形成多。在气温11℃-14℃的情况下,花枝和叶都可以缓慢发育成有经济价值的花穗;在18℃-19℃时,仍可形成带叶多的小花穗,但无经济价值,是荔枝成花的边缘温度。
据了解,荔枝是生长在南亚热带的常绿大乔木果树,冬季没有休眠的过程,直接进入“花诱导”期,即营养生长停止或缓慢。“花诱导”完成后才能顺利进入花发端,即俗称的“露白”、“白点”(呈小米粒状、满披白色茸毛的幼芽)阶段,也是抽生花穗的最初状态。
“天气转冷,最近的气温都能达到10℃以下,有利于‘白点’生成。”阳西荔枝龙眼协会会长补建华表示,目前还不是“白点”发生的黄金时期。“在广东,‘白点’一般是在小寒之后才逐渐出现,大寒之后出现也属于正常现象,部分地区的妃子笑出现过大寒之后半个月才长出‘白点’的情况。”
“为了提高妃子笑的坐果率,很多农户会进行控梢,延迟妃子笑的开花时间,因此妃子笑在小寒或者大寒之后才出现‘白点’也正常。”广东茂名荔枝种植户冯吕全介绍。
广东荔枝产业一直以来存在“白点小寒小来、大寒大来”的说法,补建华解释,按照自然环境变化的规律,结合广东2000多年的荔枝种植史,一般是小寒时节开始出现“白点”,到大寒时节“白点”增多,成花数量可以得到保证。“不过,迟熟品种‘白点期’的时间要相应延迟。”
刘付峤建议,在“白点期”发生之前,宜保证树势稳定,对于长势过旺、叶子较密的树给予适当措施控制生长;否则,则维持其自然花芽分化状态,“到12月底可适当灌溉施肥。”
“荔枝的生长也要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人工管理树体保证营养均衡,使其自然成花,比使用‘杀’、‘控’、‘催’等技术要更具优势。”补建华认为荔枝的管理要合理化,不可滥用相关技术,“虽然要抢占市场方能赢得先机,但最重要的是生产优质果。”
冯吕全通过长期种植荔枝得到的经验,为荔枝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如果有连续小雨、透地雨或中雨,一般都可以促进萌动;若由于清园、环剥、控梢、杀梢等造成叶片褪绿变黄或芽点较小,可以适当进行施肥;干旱条件下,要适当提前10天左右灌溉施肥,建议使用氮磷钾比例相同的复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