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农业医疗 重大教授研制会识虫的农药

重大教授研制会识虫的农药

  来源:中国养殖致富网   作者:农业医疗信息部 有947人浏览 日期:2025-07-0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的道路尽头,一栋两层高的屋舍旁可见几块遮得严实的稻田,稻飞虱等害虫被捉进来,遇上一种原料为大米和色拉油的生物农药,却会受到致命的“感染”。

  稻田旁边,一块块划分清晰的地里种着白菜、萝卜,四周是绿油油的秧苗。

  “一直希望研制一种农药,既能控制水稻病虫害,又不污染环境。”重庆大学教授、重庆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夏玉先为此开启了长达11年的科研之旅。

  虫子“生病”了

  屋子里一股十分呛人的味道,几十个爬满蝗虫的透明箱子占据了“半壁江山”,这里专门用于培育害虫。

  另一头,重庆大学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研二学生张茂歌把一种生物农药注入蝗虫体内,这是一种微毒农药,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金龟子绿僵菌”。她说,两盒蝗虫有一盒是没用药的,8小时后会抽血检查,对比虫子的变化。

  这种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有何不同?夏玉先介绍,化学农药通过有毒的化学物质直接把害虫给毒死,慢慢地害虫有了抗药性,而研发的速度赶不上害虫抗药性提升的速度,就会导致无药可用。

  “其实虫跟人一样会得病,60%因病而亡的昆虫则是因为得了真菌病。”夏玉先表示,金龟子绿僵菌采取的就是真菌标靶杀虫的机理,用大米发酵生产绿僵菌孢子,将其悬浮在植物油里形成制剂。蝗虫受到感染后先是体温发热,接着开始吃不下东西,随着病情慢慢加重,到第7天渐渐出现僵硬而亡。

  据了解,今年,这种广谱性杀虫绿僵菌油悬浮剂和可湿性粉剂已完成农业部田间试验,原药和制剂获得了国家新农药登记和生产许可。

  农民的抱怨成了启发

  其实,早在2003年,夏玉先就带队研发出杀蝗虫的绿僵菌杀虫剂,这是国内先进个国家登记的真菌杀虫剂。在北方十省主要蝗区开展应用,防蝗率达80%-90%。

  “目前全球200多种真菌农药制剂登记,有的很专业,只杀一种虫,也有广谱的,但广谱最大的麻烦是带来生态问题,可能杀害虫的同时,也影响了靠吃害虫维生的天敌,比如蜻蜓蜘蛛。”夏玉先说。

  起初,他的研究也走过一些弯路,按照国际现有的办法,针对一种虫选出一种菌,三种主要害虫就选出三种。

  好几次走在田间地头,夏玉先听到农民说:“好多虫不好认,买错了药就杀不死虫。”

  偶然听到的抱怨给了夏玉先很大启示,能不能找到一个菌种,杀灭一种农作物可能出现的所有主要害虫,而且只杀害虫?随后2年,他便带着团队经过反复研究,在上千种杀虫微生物菌株中,找到了具有广谱性的金龟子绿僵菌优良菌株。在农业部的支持下,2011年,这个国内先进例广谱性绿僵菌生物农药走出实验室,展开田间试验。数据显示,多年多区域的试验和大面积应用均未发生减产。

  规模化生产难题被他破解了

  “我的梦想就是搞农业,目标也很明确,就是解决问题。”53岁的夏玉先本科学的林学专业,研究生阶段转向研究棉花育种。“当时钻研棉花育种时,我就对化学农药对于农作物毒性高、残留重、目标害虫抗药性强的问题感到头疼。”

  1996年,看好生物农药的前景,夏玉先拿到中英奖学金进入英国巴斯大学,攻读生物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0年,他创建了重庆大学基因工程研究中心,成为该校生物学的学科带头人。

  一向秉持实用主义路线的夏玉先强调,技术必须得实现转化。此后,他与家人投资组建团队研制出基于固态发酵技术专门的机械设备,能够满足规模化生产需要。谈及此,夏玉先言语间充满兴奋:“现在国际水平是按公斤手工生产,目前工厂那边我们已经启用了5个装置,半个月可生产10吨,这意味着规模化生产绿僵菌,中国做到了领先。”

  (来源:华龙网)

 
免责声明:官方QQ群:63050496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官方微信账号:“中国养殖致富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相关评论


按分类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