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农药市场也存在着“春夏秋冬”的概念,当市场价格走出寒冬,那么接下来将迎来崭新的春天。今年的草铵膦市场,随着百草枯的禁用、环保压力的增大、草甘膦用药抗性的问题,需求量不断增大,而库存有限,导致供求关系无平稳,草铵膦市场重新复苏。那么,之后的发展会不会还将给走进寒冬呢?我们必须注意这几个问题:
1.草铵膦生产成本问题
在国内外众多草铵膦生产企业中,拜耳作物采用的Hoechst工艺路线成本最低,成本估计仅有4万元/吨,而且今年产能很可能扩大到1.2万吨/年。而国内企业基本采用的是Strecker工艺路线,技术实力较好企业成本相对较低,成本估计在8.5万元/吨。工艺相对落后的企业成本更高,有的甚至超过12万元/吨。生产成本和跨国企业相差如此之多,倘若跨国企业选择来一波“价格战”,估计国内不少企业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所以增加在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资,降低生产成本,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2.草铵膦终端市场应用成本问题
目前草铵膦原药价格大约是草甘膦价格的8.5倍和百草枯价格的9倍。从终端市场来看,制约草铵膦大规模应用的最大障碍就是高昂的价格。草铵膦亩用成本约15-18元,就草甘膦亩用成本约是10-12元,百草枯亩用成本约是7-9元。因此,从亩用成本来看,草铵膦的普及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高,用户的接受程度上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工作。
3.麦草畏和草甘膦的混用
草铵膦之所以可以在除草剂舞台上大放异彩,很大的原因是草甘膦的用药抗性的增加。然而现在很多企业正在研究麦草畏和草甘膦复配使用。其拥有比草铵膦更低的用药成本,而且目前未出现杂草抗性现象。在应用上,麦草畏复配能够增加草甘膦防除杂草的效果、扩大草甘膦的杀草谱及见效速度。
所以,从行业健康发展角度考虑,如果不能从工艺改造、去同质化、加快推广应用等关键问题上寻求突破,生产成本无法降低,就不具有核心竞争力。先进企业应是基于成本优势、工艺水平领先,来维护国内农药行业平稳有序发展。
更多农药资讯, 请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