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养殖行业 青海省:技术推动有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青海省:技术推动有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有机农业   作者:畜牧养殖编辑 有783人浏览 日期:2015-05-04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3年,青海省海北州成立了饲草产业基地,利用新技术将夏秋季的青草和发酵粉放在一起用机械真空打包,专供牛羊冬春季食用。在密封厌氧环境中经乳酸菌保护的草料不易腐烂变质,营养价值可以和夏天的青草媲美,被牧民们形象地叫做“草罐头”。

 

“推广应用了科技示范的新技术后,基地在夏秋气候好的时候种草储存,用于牛羊在枯草季的补饲,牛羊出栏率增加了,有限的草场资源得到了高效利用。”海晏县农牧局局长杨占彪说。

新技术来自于青海省科技厅在“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的生态畜牧业重大科技专项,即以科技驱动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为目标,利用生态治理、草产业发展、科学养殖、有机畜产品加工等一系列技术攻关成果,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向生态、高效的方向转变,带动牧民减畜增收。

2011年7月,总投资达137.77亿元的我国唯一生态畜牧业国家级实验区在海南藏族自治州正式启动,成功探索出种草养畜型、羔羊育肥型、有机养殖型和购草养畜型四大生态畜牧业高效生产模式,同时引进了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扩大了生态畜牧业的规模和效益,为青藏高原高寒牧区实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示范。

青海省科技厅农村与社会发展处处长张超远说,四种模式充分提高了草地资源利用率,优化了畜群结构,提高了畜产品附加值。最重要的是,三江源生态移居牧民新村建立了整村推进的生产模式,使牧区达到了减压增效的系统反馈效应。

被纳入实验区核心区的贵南县,则重点探索发展牧场主导型和科技园区引导型的“种草养畜”产业化开发模式。青海省三江集团对当地草产业前景十分看好,在当地成立贵南草业开发公司,自主开发了国内领先的草颗粒和草块加工生产线,成功运用包裹青贮技术加工优质青贮饲料,年生产20万吨优质牧草。

据介绍,目前,实验区已建成50万亩优质饲草料生产基地,规模化养殖牛羊50万只、牦牛10000头,建成3个有机养殖示范村(基地),并建立有机畜产品可追溯体系,年加工有机(绿色)畜产品1000吨以上。

以此为依托,实验区形成了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链,包括草产业、牛羊育肥贩运、有机肥生产、牛羊精深加工、社会化综合服务体系建设等。近两年来,许多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移民放弃传统游牧的生产方式,在海南州从事牛羊贩运,每年交易牛羊超过20万头只,牛羊育肥贩运年利润达800万元。

“从实验区到转化基地,再从转化基地到应用生产,在探索过程中,科技为牧民找到了可持续增收的模式。”张超远说。

 
免责声明:官方QQ群:63050496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官方微信账号:“中国养殖致富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相关评论


按分类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