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 毛蚶俗称毛蛤、麻蛤、血蚶。贝壳长卵圆形,两壳不等,右壳稍小于左壳,背侧两端略具棱角,腹缘前部圆,后端稍延长。壳顶凸出且内卷,位置偏向前方。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状表皮,故名毛蚶。我国近海海域均有分布,毛蚶栖息在浅海泥沙滩底,尤喜于淡水流出的河口附近。蚶肉产我国沿海各地,肉味极鲜美,在100克蚶肉中, 含粗蛋白质16克,粗脂肪0.45克,灰分1.72克,维生素A400国 际单位,维生素B1 0.2亳克,维生素B20.2毫克.维生素c 10毫 克,尼克酸2.5毫克。
植物名: 毛蚶
拉丁: Arca subcrenata Lischke
科名: 蚶科
属名: 蚶属
形态描述: 贝壳较短而宽,呈长卵形。两壳通常不等,右壳较小,背侧两端略具棱角。壳表放射肋30~34条,肋上有小结节,左壳上较显明,外面被有带毛的壳皮。铰合齿约50枚。
生态环境: 生活于浅海泥沙中。沿海地区均有分布。
植物名: 泥蚶
拉丁: Arca granosa Linnaeus
科名: 蚶科
属名: 蚶属
形态描述: 贝壳较小,卵圆形,长约4.5厘米,宽约4厘米。壳顶间距离较远,放射肋18~20条,由断续的粒状突起构成。铰合齿约40枚。
生态环境: 生活于浅海软泥滩中。沿海地区均有分布;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亦有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