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挟剑豆(《酉阳杂俎》),刀豆子(《滇南本草》),大弋豆(《本草求原》),大刀豆(《分类草药性》),关刀豆(《广西中兽医药植》),刀鞘豆(《陆川本草》),刀巴豆(《四川中药志》),马刀豆(《闽东本草》),刀培豆(《江西草药》)。
【炮制】拣去碎壳及杂质,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性味】
甘,温。
①《纲目》:甘,平,无毒。
②《本草从新》:甘,温。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足阳明经。
【功能主治】
温中下气,益肾补元。治虚寒呃逆,呕吐,腹胀,肾虚腰痛,痰喘。
①《滇南本草》:健脾。
②《纲目》: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
③《中药材手册》:补肾,散寒,下气,利肠胃,止呕吐。治肾气虚损,肠胃不和,呕逆,腹胀,吐泻。
④《四川中药志》:治胸中痞满及腹痛,疗肾气不归元及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烧存性研末。
【注意】《四川中药志》:胃热盛者慎服。
【附方】
①治气滞呃逆,膈闷不舒:刀豆取老而绽者,每服二、三钱,开水下。(《医级》刀豆散)
②治肾虚腰痛:刀豆子二粒,包于猪腰子内,外裹叶,烧熟食。(《重庆草药》)
③治百日咳:刀豆子十粒(打碎),甘草一钱。加冰糖适量,水一杯半,煎至一杯,去渣,频服。(《江西中医药》(3):21,1953)
④治鼻渊:老刀豆,文火焙干为末,酒服三钱。(《年希尧集验良方》)
⑤治小儿疝气:刀豆子研粉,每次一钱半,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备注】同属植物洋刀豆,原产西印度,我国亦有少数栽培,喜生于热带地区。其种子亦同等入药。洋刀豆与刀豆在植物各部器官形态上极为相似,两者的区别点:刀豆为缠绕性草本,种脐长约为种子的3/4,而洋刀豆为直立性草本,种脐长约为种子的1/2。






购买须知:
我们的药材都是真实药材拍摄,与实际发货药材一致,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拍摄技巧和光线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色差失真的情况,这一点请大家谅解。由于入库时间不同,药材的实际状况可能会出现稍有不同,但并不影响药材的整体品质,我们会严格把关,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材,绝对不会出现差别很大的情况。所以请大家放心购买我们的药材产品,质量和信誉是我一成不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