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名】 Kǔ Dīnɡ Chá
【来源】主要为冬青科植物枸骨和大叶冬青的叶。
【原形态】 ①枸骨,详"枸骨叶"条。
②大叶冬青,又名:波罗树、大叶茶。
常绿乔木,高达15米,直径约60厘米。树皮赭黑色或灰黑色,粗糙有浅裂,枝条粗大,平滑,新条有角棱。叶革质而厚,螺旋状互生,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先端锐尖,或稍圆,基部钝,边缘有疏齿,上面光泽,下面有主脉突起。聚伞花序,多数密集在前年度叶腋,雄花序1~3朵,雌花序则仅有1花;苞卵形,多数;萼4裂,裂片卵形,有缘毛,黄绿色;花瓣4,椭圆形,基部愈合,其长为萼之3倍;雄花有雄蕊4,较花瓣为长,花丝针形,药卵形,中央有退化子房,两性花中雄蕊与花瓣等长;子房球状卵形。核果球形,成熟后红色,有残留花柱;分核4颗,有3棱。花期4月。果熟期11月。
分布华东及广西等地。
【性状】 ①枸骨叶;又名:角刺茶(《纲目拾遗》)。性状详"枸骨叶"条。也有用枸骨老树的叶,叶片呈卵圆形,先端短尖,基部圆形,上面光滑,革质而厚。
产江苏、浙江等地。
②大叶冬青叶,又名:苦灯茶((毒草求尿》)。呈卵状长椭圆形,革质,不皱缩,有的纵向微卷曲,上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味微苦。
产浙江、福建、广西等地。
【化学成份】枸骨叶中含咖啡碱、皂甙、鞣质、苦味质。
大叶冬青叶中含熊果酸、β-香树脂醇、蛇麻脂醇、蒲公英赛醇、熊果醇和β-谷甾醇;树皮中含α-和β-香树脂醇等;果实中含熊果酸和蹄纹天竺素-3-木糖葡萄糖甙。
【性味】 ①《医林纂要》:"苦甘,大寒。"
②《纲目拾遗》:"味甘苦。"
【归经】入肝、肺、胃。
①《本草再新》:"入脾、肺二经。"
②《四川中药志》:"入肝、胆、胃三经。"
【功能主治】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治头痛,齿痛,目赤,聤耳,热病烦渴,痢疾。
购买须知:
我们的药材都是真实药材拍摄,与实际发货药材一致,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拍摄技巧和光线环境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色差失真的情况,这一点请大家谅解。由于入库时间不同,药材的实际状况可能会出现稍有不同,但并不影响药材的整体品质,我们会严格把关,按照一定的标准选材,绝对不会出现差别很大的情况。所以请大家放心购买我们的药材产品,质量和信誉是我一成不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