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1岁的谢建荣,家住江苏省泰兴市古溪镇刁网村,原本从事电焊工作的他,一个偶然的机会动起了养殖土鳖的念头,而村民也亲切地称他为“土鳖王”。
土鳖常在老式土质住宅墙根的泥土内活动。这些年来,因为老屋改造,粮仓、油坊等木地板改为沥青、水泥地,土鳖逐渐失去了它的“家园”,于是人工饲养应运而生。
为了养殖土鳖,谢建荣也费了一番心思。他跟着瓦工师傅一起设计研究养殖房的结构,像笼屉似的,用石棉瓦作底,一层撂着一层,石棉瓦上用土覆盖。三间屋的结构,放了两排,共216个巢穴。谢建荣介绍说,土鳖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需要到田地里挖一些潮湿的土来,黄沙土或者盐碱土都可以。有条件的可用锯末或牛粪掺杂在黄沙土里,要透气性好。土鳖就靠吸收土里的水分生存。喂养方面,他发现土鳖是杂食性的,什么都吃,偏好南瓜。食用南瓜后,也未产生残渣。于是谢建荣种植了大量的南瓜,解决了土鳖喂食方面的问题。
养殖土鳖须攻克许多技术难题,从卵块孵化到中期管理再到成品收货,如果没有科学的养殖管理技术,一切都是徒劳。谢建荣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技术,参加有关培训,订阅了相关资料,结合网上学习,以及向养殖专家请教,很快掌握了养殖土鳖的相关技术。
土鳖白天是不出来的,一天只需喂食一次,到了晚上才出来活动“筋骨”。如果温度、湿度适宜,生长速度很快。如果达不到需要的温度和湿度,就会延长养殖周期,增加了投资成本。针对目前市场上养殖土鳖风险较大的状况,这两年来他总结了一些经验。
首先,虫卵如果孵化得好的话,就减少了风险。买种虫比买虫卵多了一个环节,要等它产崽,种虫培养不好的话,产崽效率就会很低。产崽完成后,才回归到买虫卵孵化的程序。多一个程序就多一层风险。市场风险小了,回报才会增加。“所以,我考虑还是买种卵回来孵化比较稳妥些,风险也小一点。”谢建荣说。
据了解,土鳖的生长是通过不断的蜕皮来实现的。母土鳖需要蜕11次皮,公土鳖需要蜕9次皮才能成熟。土鳖长的像核桃那般大的时候,就可以收获了。
目前谢建荣的养殖房里共有216个巢穴,每个巢穴里大概有20斤左右的成虫,一共4000多斤的土鳖成虫。
吕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