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农业曝光 难以想象!破解猪肉价格大起大落关键竟是这个

难以想象!破解猪肉价格大起大落关键竟是这个

  来源:中国养殖致富网   作者:中国养殖致富网 有925人浏览 日期:2025-07-0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一个好的猪肉价格生成机制,是衡量养猪业市场化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标尺。何为好的猪价格生成机制?就是猪肉批发价上涨,零售价也上涨,消费者就该多花钱,猪肉批发价下跌,零售价也跟着回落,刺激消费者少花钱多消费。

  

  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7月2日,猪肉价格经历长达九周下跌后略微上涨,周均价为每公斤19.89元,同比仍下降24.3%。据新华社报道,此轮价格持续下跌,是供应量增加、饲料价格低位运行、居民消费习惯改变以及市场淡季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时市场也呈现出高端品牌猪肉价格坚挺、普通猪肉价格“跌跌不休”的分化现象。

  猪肉全产业链主要由养殖、宰杀加工、冷运冷储、批发、零售共五大环节构成,对猪肉价格可能造成较大波动的因素,主要集中于养殖、批发、零售三环节,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问题,调查机构从市场采集的猪肉价格就可能失真。价格是生猪供求关系的关键调节器,如果所采集的价格数据失真,以此作为猪肉供求关系的主要调节依据,生猪存栏量出现周期性大起大落几乎不可避免。

  猪肉价格的传导链条是:饲料价格上涨而生猪存栏率高,就会出现批发商打压猪农,零售摊主打压批发商,零售摊主两头获利,既进价便宜又维持销售价不变。这种情况下,养猪的吃明亏,消费者吃暗亏。如果饲料价格下跌或长期低位运行,同时生猪存栏率高,批发商同样打压猪农,零售摊主同样打压批发商。此种情形下,猪农基本可以保证不亏本,批发商也可以不吃亏,零售摊主从批发和零售两头获利,吃暗亏的仍然是消费者。本轮连续九周的猪价下跌,就是这种情形的典型表现。

  如果饲料价格上涨而恰逢生猪存栏率低,那么猪农可做到不亏本,批发价“水涨船高”,批发商可确保正常的利润点位,零售猪价旋即升高,零售摊主潇洒如常,吃亏的仍然是消费者。以上三种情形,都是从零售环节观察调查入手,再依次上推而概括所得,是从流通环节价格传导出现的扭曲来直面问题所在,是最符合猪肉价格波动实情的结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猪肉总产量连续多年出现负增长,去年全年又同比下降3.43%,反映了猪肉消费逐年萎缩的趋势;猪肉、牛肉、羊肉市场逐步扩大对外开放,最迟到本月下旬,从美国进口的首批优质冻牛肉,将首先投放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零售市场。再有,在家庭猪肉消费中,猪肉制成品消费比重逐年提高,居民饮食结构变化,“绿字号”品牌猪概念被无限热炒和透支等等,都对猪肉价格生成造成新的冲击。虽然在现阶段,这些因素对猪肉价格生成的影响还是有限的,但会呈逐年积累性加大的趋势。

  一个好的猪肉价格生成机制,是衡量养猪业市场化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标尺。何为好的猪肉价格生成机制?简单讲,就是猪肉批发价上涨,零售价也上涨,消费者就该多花钱;而猪肉批发价下跌,零售价也跟着回落,刺激消费者少花钱多消费。两种情形下,前者通过消费者多花钱来传递增加供给信号,后者通过消费者多消费来消化供大于求。

  很显然,目前猪肉价格生成机制不顺畅,主要在于零售猪肉价格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治理零售环节似乎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然而,零售摊主同样牢骚满腹,抱怨摊位费及其他管理费收得太高,而目前城镇以上各种菜场中,八成以上系私人投资和承包经营,经营者同样一肚子不满无处可诉。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一个主要原因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原本定位为公益服务的菜场,包括后来陆续新建和扩建的菜场,几乎都改为私营或个体经营,几乎完全失去了公益服务的性质和功能。

  有人认为猪肉价格大起大落是供给侧结构改革不足,主张加大供给侧改革来攻克这个价格堡垒。供给侧改革当然需要,但并不是万能钥匙,建立正常的猪肉价格生成机制,应当从赋予并不断强化菜场的公益服务属性做起。这是破解养猪业大起大落困局的关键所在。

[责任编辑:喻攀攀]
中国养殖致富网为您提供一手农业新闻资讯,农业曝光。 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中国养殖致富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
 
免责声明:官方QQ群:63050496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官方微信账号:“中国养殖致富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相关评论


按分类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