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粮食种植技术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来源:中国养殖致富网   作者:粮食种植技术研究室 有211人浏览 日期:2025-07-0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内容提要: 米在生产过程中常受到各种病虫的危害,千万严重减产。如琰大斑病的流行年份,可因病减产15—30%,重病田减产50%以上;玉米螟的危害,通常使玉米减产10%左右,严重年份减产30%左右。危害玉米的病虫害种类很多,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穗粒腐病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在生产过程中常受到各种病虫的危害,千万严重减产。如琰大斑病的流行年份,可因病减产15—30%,重病田减产50%以上;玉米螟的危害,通常使玉米减产10%左右,严重年份减产30%左右。危害玉米的病虫害种类很多,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穗粒腐病和病毒病,在局部地区危害严重的有纹枯病、褐斑病、锈病、圆斑病、灰斑病等;主要虫害有玉米螟、地老虎、粘虫、红蜘蛛等。

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小斑病

【症状识别】玉米大斑病的典型证状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以上,有时几个病斑连在一起,形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杰色,最后变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

【症状特点】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此外,病斑的数量一般比较多。

【发病因素】病菌孢子的萌发、侵入及孢子的形成和传播,都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其中温湿度的主要的。大斑病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的适温是20—25℃,小斑病菌稍高于大斑,适温是20—32℃。因此小斑病在夏玉米种植区较严重,而大斑病则在春玉米区较严重。降雨量大、湿度高,易造成病害的的流行。

【防治方法】病害的流行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先进,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第二,存在大量病菌;第三,具有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因此,病害的防治应从这三方面着手。

①选用抗病品种:这是防治大、小斑病的根本途径。不同的品种对病害的抗性具有明显的差异,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保玉七号、屯玉7号、云瑞7号、海禾14号、晴三、会单四号、兴黄单892、登海3号、滇丰4号、云瑞1号、云瑞2号、云瑞8号、路单10号、曲辰三号、海禾2号等。

②轮作倒茬深翻可减少菌量,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发病初期,底部4个叶发病以前打掉下部病叶,可减轻发病程度。适期早播,有避病作用。加强肥水管理,可提高抗病力。植株生育不良易受侵染,即使抗性品种在缺水时也不能表现出其抗病潜力。

③药剂防治:可用4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稻瘟净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必要时隔7天左右再次喷药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

主要危害玉米的果穗和开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危害相当严重。俗称“乌米”或“灰包”。

【症状识别】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散,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维管束的残余物。天花发病的植株一般无花穗,刚抽出的花轴顶端变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有时天花抽出后小花畸形变为叶状物。

【发病因素】病菌厚垣孢子落入土中,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菌丝进入植株生长点,随植株生长,蔓延至果穗和天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环,无再侵染产生。土壤温度较低并且比较干燥时,玉米出苗迟缓,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发病率高,有利于丝黑穗病的流行。因此,在冷凉地区,丝黑穗病发生就重。本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左右,倒茬3年可有效地防治本病。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滇丰4号、路单10号、曲辰三号、保玉7号、海禾14号、云瑞1号、云瑞2号、云瑞7号、云瑞8号等。

②实行轮作、深耕:连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发病重。实行3年以上轮作,基本上可消灭土壤中病菌的危害。深翻土壤,将病菌孢子压到播种层以下,可减少菌源、减轻发病。

③早期拔除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时就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到地外深埋或烧毁,以免病菌落入土中。

④药剂防治:此病是苗期一次性侵染的病害,在苗期利用药剂预防病菌的侵入,将会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先进,用25%的粉锈宁或羟锈宁,按0.3%剂量拌种,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也可用玉米糊作粘着剂增加药效。第二, 利用种衣剂防病。目前生产上有多种包衣剂,可有效地防治病虫害。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穗粒腐病

玉米穗粒腐病由于危害玉米的病原不同而分为许多类型,主要的有镰刀菌腐病、曲霉穗腐病、青霉穗腐病和色二孢属菌引起的干腐病等。

【症状识别】果穗从顶端或基部开始发病,大片或整个果穗腐烂,病粒皱缩、无光泽、不饱满,有时籽粒间常有粉红色或灰白色菌丝体产生。有些症状只在个别或局部籽粒上表现,其上实密生红色粉状物,病粒易破碎。有些病菌(如黄曲霉、镰刀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毒素,由它所引起的穗粒腐病籽粒在制成产品或直接供人食用时,会造成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染病籽粒作为饲料时,常引起猪的呕吐,严重的会造成家畜家死亡。

【发病因素】带菌的种子、病残体以及其他作物的病残体均能引起田间发病,在后期多雨的年份易造成病害流行。

【防治方法】

先进,选用抗病品种,目前较为抗病的品种有保玉七号、屯玉7号、云瑞7号、海禾14号、晴三、会单四号、滇丰4号、云瑞1号、云瑞2号、云瑞8号、路单10号、曲辰三号、海禾2号等。

第二,收集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并实行2—3年轮作。

第三,选用包衣种。

第四,加强田间管理,做到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及时防治玉米螟,因为玉米螟是穗粒腐病菌的侵染媒介。

第五,贮藏时,保持通风、干燥、低温。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症状识别】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退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捍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

【发病因素】一,镰刀菌引起的;二,腐霉菌引起 的三,腐霉菌和镰刀菌的复合侵染引起的。灌浆至乳熟期的大雨,对病害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土壤中的含水量高是青枯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屯玉7号、路单10号、云瑞1号、云瑞2号、保玉七号、云瑞7号、海禾14号、晴三、会单四号、滇丰4号、云瑞8号、曲辰三号、海禾2号。在栽培措施上应注意排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阅读

  • ·玉米青枯病
  • ·玉米大斑病
  • ·玉米丝黑穗病
  •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技术
  •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措施
  • ·玉米田除草剂的选择方法
  • ·玉米的合理种植密度
  • ·玉米的种植时间
  • ·高产的玉米种子品种主要有哪些?
  • ·影响玉米收成的因素及处理措施
网友评论 热点推荐
  •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

  •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

  •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

  •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技术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

阅读排行
  • 小麦春霜冻害的发生和补救
  • 关于水稻种植生长后期的管理方法
  • 水稻后期的田间管理措施
  • 棉花种子育苗技术
  • 赤眼蜂如何防治玉米螟?
  • 燕麦产地在哪里?
  • 油菜直播全苗高产栽培技术
  • 预防小麦早春防冻措施
  • 高粱产地在哪里?
  • 玉米粗缩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阅读推荐
  • 高产大豆种子有哪些?
  •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技术
  • 紫薯的种植时间
  • 向日葵什么时候成熟?
  • 玉米的合理种植密度
  •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措施
  • 小麦根腐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 水稻如何进行标准化施肥
  • 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
  • 小麦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专题回顾 梭子蟹

梭子蟹

梭子蟹为梭子蟹科梭子蟹属动物,我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品种,产地分布于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

猪心

猪心

猪心是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食品,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以及烟酸等...

锦鲤

锦鲤

锦鲤原产地在中亚细亚,后传到中国,在中国古代宫廷技师按照培育金鱼、锦鲫的方法筛选出来的符合大众审...

车前草

车前草

车前草别称平车前、车茶草等,为车前科车前属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生于草地、河滩、沟边、草甸、田...

豌豆

豌豆

豌豆又称为青豆、荷兰豆、小寒豆、淮豆、麻豆、青小豆、留豆等,是世界第四大豆类作物,味甘、性平,归...

贝母

贝母

贝母别称川贝、勤母、苦菜等,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因其形状得名,产于青海、...

胡萝卜

胡萝卜

胡萝卜原产亚洲西部,阿富汗的胡萝卜栽培历史有2000年以上,10世纪时经伊朗传入欧洲大陆,15世纪英国已...

松茸

松茸

松茸是松栎等树木外生的菌根真菌,别称松口蘑、松蕈、合菌等,具有独特的浓郁香味,为世界上珍稀名贵的...

 
免责声明:官方QQ群:63050496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官方微信账号:“中国养殖致富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