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粮食种植技术 秦优7号 (油菜)

秦优7号 (油菜)

  来源:中国养殖致富网   作者:粮食种植技术研究室 有211人浏览 日期:2025-07-0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蓝型弱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黄淮地平均245天,长江下游平均226天,长江中游平均218天。幼苗半直立,子叶肾脏形,幼茎紫红,心叶黄绿紫缘,深裂叶,叶缘钝锯齿状,顶裂叶圆大,叶色深绿,花色黄,花瓣大而侧叠,匀生分枝,与主茎夹角较小,角果浅紫色、直生、中长较粗而粒多。平均株高164.2-182.7厘米,一次有效分枝8-9个,单株有效角果288-342个,每角粒数23-25粒,千粒重3.0克。低感菌核病,中抗病毒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区试抽样检测,芥酸含量0.26%-0.56%,硫甙含量25.11-29.59μmol/克,含油量40.69%-43.22%。

产量表现:1999-2001年度参加黄淮海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7.18公斤,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0.08%;2000-2001年度黄淮海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9.09公斤,比对照秦油2号减产0.71%。2001-2003年度参加长江下游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平均亩产139.11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平均亩产125.56增产10.79%;2002-2003年度长江下游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36.77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1.65%。2002-2004年参加长江中游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22.88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3.12%。2003-2004年度长江中游组生产试验平均亩155.29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5.37%。

栽培技术要点:生产上注意施用硼肥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黄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陕西、河南、江苏、安徽、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免责声明:官方QQ群:63050496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官方微信账号:“中国养殖致富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