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畜牧养殖技术 » 养猪技术 仔猪红痢的病原特征

仔猪红痢的病原特征

  来源:中国养殖致富网   作者:中国养殖致富网采集部 有223人浏览 日期:2025-07-06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刘 辉,裴艳辉,冯义芝

(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大庆163000)

作者简介:刘辉(1983 -),男,本科,兽医师。

1 病原特点

仔猪红痢又称出血性肠炎,也叫梭菌性肠炎,或称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症。仔猪红痢的病原是C型产气荚膜梭菌,该菌在自然界中散布很广,土壤污水、粪肥、人粪和动物肠内容物等多有该菌存在。在一旦感染了该病的猪群中,该菌常存在于一部分母猪的肠道中,也存在于猪舍的泥土和垫草中。因为该菌产生芽孢,所以在土壤中能生活多年。在发病的仔猪肠内容物中,几乎都可分离出该菌,脏器中则不一定,在病死仔猪中有的可分离出该菌,而另外一些则分离不出来。

2 形态和培养特性

C型产气荚膜梭菌是菌形较大的梭菌,一般长2~4um,宽0.8~1.5um,革兰氏染色阳性,陈旧的培养物,往往染成阴性,菌段较齐,单个或两个在一起,有的两个呈直角形,有时呈短链状,无鞭毛,不运动,有荚膜,产生中心或偏端的椭圆形芽孢,但在人工培养基则不容易形成。

产气荚膜梭菌是专性厌气菌,但在这一类细菌中,产气荚膜梭菌对厌氧条件的要求却是最不严格的。在人工培养时,于厌气肝汤中生长迅速,如接种的种子新鲜适量,则经37℃培养3~4h,即已生长旺盛并产生大量气体。在普通肉汤中亦可生长,但用琼脂培养基在好气条件下培养时,不能在培养基表面上生长。

用血液平板在厌气条件下培养24h,形成直径1~3mm的灰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而边缘整齐的半凸起圆形菌落。菌落的周围,环绕一圈透明的B溶血环,其外面围着一圈较宽的不完全溶血区。培养时间再长时,菌落直径增大,中心隆起,边缘扁平.有时厚度比较一致,只是边缘处稍薄一些,并可看到有放射状的纹路从菌落中心放出。在葡萄糖琼脂表面经厌气培养生长的菌落,在25℃以上的温度与空气接触后变成绿色,只是该菌的一个特征。

用琼脂震荡深层培养时,在培养基中形成双凸透镜状菌落,但培养基中含葡萄糖时,由于细菌繁殖时产生大量气体,把培养基涨裂成片断,以致很难看清楚菌落的形状。

该菌发酵葡萄糖、半乳糖、麦芽糖、乳糖、蔗糖、果糖产酸产气。不发酵水杨素、卫矛醇、甘露醇、鼠李糖,对葡萄糖和甘油不定。液化明胶,不消化肉片,凝固血清和蛋白,不产生靛基质,M.R.和V.P.阴性,产生硫化氢,牛乳呈暴性发酵。

3 抵抗力

产气荚膜梭菌形成芽孢,因此其抵抗力比较强。一般由仔猪分离的菌种均能耐受80℃15~30min,100℃则几分钟即可死亡。在培养基中培养时,由于产酸细菌在含有被该菌发酵的糖类培养基中,只能生存1个月左右,或者更短一些时间,而在无糖培养基中则可生存几个月,因此如用培养基传代保存,则用无糖厌气肉肝汤或多蛋白胨牛心汤固体培养基较为适宜。长期保存则以冷冻干燥保存为宜,用这种方法保存的菌种,至少十年其生化特性、毒力和抗原性不发生变化,其生命力则保持得更长。

4 毒素

该菌产生致死性外毒素。产生毒素的强弱与培养基的关系很大,于现在通用的培养基中,以肉肝胃酶消化汤最适合于产生毒素,因此用这种培养基培养产气荚膜梭菌可以产生很强的毒素,厌气肉肝汤则较差。如增加厌气肉肝汤中的肝块数量,虽可提高毒素的产生,但也增加培养基的费用,故大多采用肉肝胃酶消化汤。培养基的pH值,也影响毒素的产生,一般在培养基灭菌前修正pH值7.6~7.8为好。最适合于产生毒素的培养温度为33~35℃,培养lOh毒素以达到较高峰,36h后开始下降。

引起仔猪红痢的C型产气荚膜梭菌所产生的主要致死毒素是a和B毒素,但在次要毒素上不产生o毒素,少数毒株产生u毒素,这是与引起羊猝狙的C型产气荚膜梭菌不同之处。该菌培养滤液静脉注射0. 025~0.OOlmL可致死小鼠,0.025—0. 05mL能致死家兔,0.2mL致死3日龄仔猪。

C型产气荚膜梭菌出来引起仔猪红痢外,还是羊猝狙和犊牛毒血症的病原,试验动物中家兔、豚鼠和小鼠对该菌都很易感,肌肉注射该菌培养物均可导致死亡,静脉注射该菌毒素时,死亡更为迅速。

 
免责声明:官方QQ群:63050496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官方微信账号:“中国养殖致富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