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是典型的肉食性动物,喜食各种活体昆虫,如蟋蟀、蝗虫、蟑螂、金龟子、蝇类以及这些昆虫的卵和蛹,也吃蜘蛛、蚯蚓、蜗牛等。当蜈蚣食物缺乏时,也吃少量的植物性饲料,如植物嫩叶或瓜果。但饥饿时,也互相残食。
蜈蚣行动敏捷,不时地摆动着伸向前方的触角寻找青虫、蜘蛛等食物。当触角碰到它要找的食物时,便猛扑上去,用其身体前部的几只步足和带有毒腺的颚足紧紧钳住食物,把其麻痹,然后咬破被捕获动物身上的松软部分,食尽其体内汁液。
蜈蚣食量较大,每次进食量相当其体重的3/5。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夏、秋季节野外昆虫多的时期,可以在晚上8~11点在室外用电灯为其诱捕昆虫喂养,也可以人工饲养一部分昆虫喂养,以保证其有充足的饲料虫。但是,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动物性饲料不足,也能以植物性的加工食物充饥。植物性饲料有熟土豆、胡萝卜、苹果、青菜叶、植物的嫩芽等。其
他的有人曾经解剖野生蜈蚣,对其胃内食物进行检查,78%个体胃内含有节肢动物的残体,而且大部分是昆虫类,主要是步行虫科和隐翅虫科的昆虫。但也有同类的残体,这说明蜈蚣在野外生活时,有相互残食的行为。
但是,没有发现植物的残余物。可见蜈蚣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吃植物性食物是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迫不得已的。这也说明蜈蚣的食性是可以改变的。在室内饲养试验时,曾经常发现蜈蚣饮水,证明关于蜈蚣在野生条件下饮露水的说法是可信的。
少棘蜈蚣的活动规律是白天潜在石块下面碎石缝里,或者在田埂、地坎的凹缝里,夜里出来四处游荡,猎取食物。湖北省在夏季曾对蜈蚣作过调查,发现蜈蚣活动时间均在黑暗的情况下,一般是在每天的傍晚9点至深夜12点活动最频繁,到第二天凌晨4点才停止活动,晚上9点以前,有光亮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不出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