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特种养殖技术 » 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技术】蚯蚓养殖管理技术-

【蚯蚓养殖技术】蚯蚓养殖管理技术-

  来源:中国养殖致富网   作者:中国养殖致富网采集部 有208人浏览 日期:2025-07-02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蚯蚓性喜温暖潮湿。在自然条件下,除严冬或干旱外,一般在暖和季节都能繁殖。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年四季都能繁殖。蚯蚓从卵茧产下至发育成熟并开始产卵作为一个生育周期,其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

蚯蚓是一种优质的饵料,干体内粗蛋白含量高达70%左右,同时还能处理有机垃圾、畜粪便,把这些东西转变成优质的有机肥,能够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蚯蚓还是较好的工业原料之一,从蚯蚓中可提取多种酶和活性物质,用于医药、食品、美容产品、环保工业。

蚯蚓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蚯蚓遍布世界各地,多达2500多种,我国已发现和定名的蚯蚓有150种左右,但可供养殖的种类不多,主要养殖种类是正蚓科爱胜蚓属的赤子爱胜蚓。

蚯蚓外部分节,内部结构也按体节重复排列,无骨骼,外被一薄而具有色素的几丁质层,体节上生有刚毛。蚯蚓的形态通常为细长的圆柱形,头尾 尾稍尖,其长短、粗细常随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

1.蚯蚓场地

蚯蚓在室内外均能养殖。南方夏秋季节气温高,室内养殖较好。但室外可进行大面积养殖,低温时可利用太阳能增温。但场地一定要选在靠近水源和交通方便的地方。农村可利用村旁或林间空隙处。蚯蚓养殖面积大时要装水管或自动喷水器。

蚯蚓床一般5米宽,中间走道70~80厘米,但如用车送料,则宽度均应增加。走道填高30厘米以上,两边两条蚯蚓床各宽2米,在两条蚯蚓床的外侧开沟以利排水。

蚯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饲料横放在蚯蚓床上,成20~30厘米宽的条形,间隔10~15厘米。放蚯蚓种前先浇湿蚯蚓床,然后把蚯蚓种放入无饲料处,放养密度0.5千克/平方米(约1000条),然后补浇一些水,利于蚯蚓活动。忌在蚓蚯蚓上堆满畜粪后放蚯蚓种,以免造成蚯蚓种损失。

2.蚯蚓食性

红蚯蚓是腐食性动物,喜欢生活在含有大量有机质的土壤里,难以在一般耕地中见到。所以利用动植物的有机废弃物可以大量人工养殖。它食性广,畜禽的粪便以及稻草、各种鲜、干青草,树叶、瓜果、菜皮、甚至泔脚等经发酵后都能食用。蚯蚓一天的摄食量与自己的体重大致相等,其中一半作为蚯蚓粪排出。生产一吨鲜蚯蚓,约要摄食70~80吨有机垃圾。

3.蚯蚓保湿通气

蚯蚓床是养育蚯蚓的场所,要十分重视温度,湿度和通风换气。要经常浇水保持湿润。夏季每天浇水1次,低温期5~10天浇水1次,凉爽期3~5天浇水1次,使湿度保持在30%在右。并要认真做到常年盖层草,保湿通气。这样能促进蚯蚓多吃食,生长快,产卵多,卵茧孵化率高及幼蚓成活率高。我们于1994年作了盖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盖草帘的蚓床蚯蚓产量提高了80%。另外,盖草后如遇到较大雷雨,可避免蚓床表层板结,并避免蚯蚓碰上沼气造成死亡等情况。低温期少数养殖户管理不善,造成蚓体萎缩,产卵少等,原因有多种,如久不浇水,添加饲料不及时等,最主要的是未做好通风换气工作。蚯蚓在缺氧条件下体色暗褐无光,体弱,活动迟缓,后代死亡多。尤其是尚未发酵透的畜粪,在薄膜内继续发酵,产生沼气危害蚯蚓。缺氧,鱼群浮头,易于发现,盖在薄膜内的蚯蚓床缺氧则不易发现。只有做好通风换气,增加氧气,排出有害气体才行。

4.蚯蚓湿度

湿度与蚯蚓的生长,产卵及卵茧孵化的关系很密切。蚯蚓体内含有约80%左右水份。如久不浇水,会造成蚓体萎缩,影响产卵,甚至自溶死亡。在蚯蚓床含水份30%左右时,蚯蚓吃食多,生长快,产卵多,孵化率高。

5、蚯蚓茧的孵化

人工养殖的蚯蚓一般将蚓茧产于蚓粪和吃剩下的饲料中。可把蚓粪和剩余的饲料收集起来,放在箱或筐内孵化。温度直接影响到蚯蚓茧的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的长短。蚯蚓茧孵化时温度越高,孵化所需的时间越短,但孵化率和出壳率会下降。蚯蚓茧孵化的较佳温度一般为20℃左右。幼蚯蚓孵出后应马上转移到25~33℃的环境条件下养殖,并供给充足新鲜、营养丰富的饲料。

6.空气

据试验,用空气流通和不流通的二种不同条件饲养蚯蚓30天,它的产卵数分别是7.8粒和1.4粒,差距较大。空气中一般含氧20%,含二氧化碳0.03%~0.06%。若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就会影响蚯蚓的产卵。

7.pH值

蚯蚓床的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危害蚯蚓生长,以pH值6~8为宜。

8、 蚯蚓饲养基的制备

为了达到增产和丰产的目的,蚯蚓饲养基的制备是关键工作:因为食物对蚯蚓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也表现在质量上。食物对蚯蚓产茧、繁殖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用牛粪、羊粪来饲喂蚯蚓,比用粗饲料和麦秸饲喂的蚯蚓所产的蚓茧数量高出几倍到十几倍。
蚯蚓主要以腐败的有机物质为食。只要是无毒、酸碱度适宜(PH6~7)、盐度不高、经微生物分解后的有机物质都可作为蚯蚓的饲料。例如禽畜的粪便、农副产品经过加工后的下脚料、酒糟、糖渣、锯末、生活垃圾、动物内脏、各种杂草落叶、枯枝朽木及食用菌培养后的废弃物等,均是蚯蚓喜食的饲料。

9.蚯蚓温度

蚯蚓是喜温动物,野生蚓在久旱、严冬及高温季节会钻入生土层潜伏休眠。人工养蚓,要调节好温度,使蚯蚓全年都能生长繁殖。红蚯蚓的最适生长温度在25℃左右。蚯蚓是雌雄同体的动物,但必须异体交配。性成熟的蚯蚓(即出现生育环)在交配1周后各自产卵。但产卵频率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低于10℃时,要35天左右才产卵一粒;温度在18~25℃,湿度30%~50%,通风换气好时,一般1.5~4.5天就产卵一粒;当温度高达35℃时,产卵数量下降。卵茧孵化与温度也有很大关系。当温度低于8℃,卵茧停止孵化;15℃时,卵茧约33天孵化出幼蚓,孵化率97%,平均每个卵茧孵出幼蚓6.8条;当平均温度在20℃时,19天孵化幼蚓;32℃时,10天便可孵出,但孵化率仅33%,平均每个卵茧孵出幼蚓2~3条。孵化过程中,当卵茧积温达到220~260℃时,幼蚓便可孵出(卵茧积温指每日扣除卵茧在8℃以下停止孵化的无效温度后逐日积累的能使卵胚胎发育的有效温度总和)。所以把温度控制在18~25℃最利于蚓产卵孵化。幼蚓生长38天左右达到性成熟,全生育期60天左右。一条蚯蚓一个月内产的卵茧,逐渐能孵出50~80条小蚯蚓。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官方QQ群:63050496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官方微信账号:“中国养殖致富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