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形态特征
蚯蚓是陆栖的无脊椎动物,它的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这是它的主要特征。蚯蚓的每一个体节大都具有相同的构造。通常前部体节较大,后部体节变小。
体节的敷目随着科、属、种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一般在60-320节范围内变动。在热带个别蚯蚓种体节可以达到600节或者更多。有许多种蚯蚓在每一体节之内还有3-5个小沟,叫次生环节或体环。这与每一体节内部构造有关。
第1体节称围口节,也是蚯蚓的头部。头节除有口孔外,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在口的前部有1个非常灵活的口前叶,口前叶和围口节连为一体的部分称为合叶;口前叶与围口节分开的部分称为前叶。口前叶稍伸入围口节的部分称为前上叶;伸入围口节超过一半以上的称为上叶;全部伸人的称为穿人叶,介于前叶和上叶之间的称为混合叶。口前叶的形态,对蚯蚓种的鉴定具有一定的意义。蚯蚓在前进或摄食时口前叶起掘土、触觉、嗅觉和摄食作用。
蚯蚓前部身体一般具有粗壮而强韧的肌肉,体表颜色也较深。后部比较弱,或扁平,颜色也较浅。
当蚯蚓发育到性成熟时,在身体前部出现环带,也叫生殖带,一般长度占3-12个体节。环带的颜色和身体其他部分有明显的不同,有的呈乳白色,俗称“白颈蚯蚓”;有的呈肉红色、红棕色、米黄色。环带的形态有环状,也有马蹄状。但有的蚯蚓种,如杜拉属的几个蚯蚓种,环带的形态不太明显。环带在身体的位置、形态长短和颜色,也是蚯蚓分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蚯蚓除第1节外,全身的体节都有刚毛分布。刚毛的排列有环生、密对生、疏对生和宽对生。刚毛的数量除环生的外,一般每节有4对,在身体左右两侧各有4个纵带,通常用a、b、c、d来标记,刚毛a和b、c和d-般成对靠近,距离大小视不同的种而异。因此,刚毛排列和位置,对鉴定蚯蚓种也有重大意义。刚毛是蚯蚓的运动器官。蚯蚓利用刚毛抓住土壤颗粒,并支撑身体在土中或地表移动。除此之外,在某些节上,还有一些变态的刚毛,特别是性刚毛,在蚯蚓交配时具有重要作用。
生殖孔的位置在腹面环节的前后,有的种也可能在背面。随着种的不同,生殖孔位置有较大差异。一般雄生殖孔有1-2对,雌生殖孔有1个或l对。多数的种有2-3对受精囊孔。
蚯蚓在腹面两侧,每节通常都有一对肾孔。有的蚯蚓,如环毛蚓,每节体壁上肾孔很多,但肉眼一般不容易看到。而蚯蚓背部,节与节之间可以看到每一节间淘各有1个小孔,称“背孔”,其中异唇属、爱胜属、正蚓属和环毛属都比较明显,而杜拉属、合胃蚓属则不大明显。
蚯蚓生活习性
蚯蚓活动为夜行性,一般栖息在潮湿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为10-20厘米。蚯蚓喜温、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蚯蚓活动温度范围为5 - 30℃,最适宜的温度为20℃左右。温度在28-30℃时,能维持一定生长速度,到32℃时就停止生长;10℃以下时活动迟钝,5℃以下处于休眠状态,0℃以下能造成死亡。赤子爱胜蚓和大平2号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70%左右。蚯蚓食性很广,属杂食动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