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 蔬菜种植技术 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化种植技术

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化种植技术

  来源:中国养殖致富网   作者:蔬菜种植技术研究室 有212人浏览 日期:2025-07-01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近些年来,本地马铃薯产业带动致富项目,注意农业综合开发,致富一方的同时也能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就笔者多年来探索实

近些年来,本地马铃薯产业带动致富项目,注意农业综合开发,致富一方的同时也能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就笔者多年来探索实践的一套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化生产技术作总结介绍,为今后本地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走向标准化提供技术指导。

一、茎尖剥离

1.热处理。钝化发芽马铃薯病毒,马铃薯发芽后,将其置于37℃光照培养箱内,经2000LuX光照度每天处理12h,经28天后可脱出病毒。

2.取材和消毒。取材:剪取经处理的块茎芽,经清水漂洗半小时,剥去大叶片。

消毒:工作台严格消毒。浸泡块茎芽于75%酒精内15s,之后无菌水清洗2次,每次约5min。其后,放置0.1%氯化汞溶液中,浸泡8~10min,之后无菌水清洗3~5次,每次约5min。

消毒后,放于经灭菌的培养皿中备用。

3.剥离和接种。取经消毒处理的块茎芽,于超净工作台解剖镜下放大4~8倍,用解剖针剥离,直到露出圆滑的生长点为止。然后,用解剖针切取带1~2个叶原基的0.1~0.3mm莲尖生长点,接种于无菌培养基上。

4.培养。经接种好的茎尖,放置于培养室内培养。要求:光照每天10h,强度控制在2000LuX,室内温度维持在18~25℃:。培养期间,用同样的培养基接种1~2次,经3~6个月的培养,形成基础苗。经检测合格后,可用于扩大繁育。

二、组培苗生产

1.培养基制备。选用MS培养基。配方:大量元素+微量元素+铁盐+有机物+萘乙酸+6-苄氨基嘌呤+赤霉素+3%蔗糖+0.7%琼脂,pH值5.8。

2.培养基及硫酸纸灭菌。配好的培养基,放置培养瓶内,经封口膜封口,置于高压灭菌锅内。充分灭菌后,放置无菌室内备用。硫酸纸用耐温耐压塑料袋包好,一起灭菌。

3.无菌接种。接种前,打开紫外线灯,照射30min,充分杀菌,防污染。

接种时,工作人员注意清洗双手,穿着工作装。接种用的超净工作台、镊子、剪刀、培养皿、转接瓶、基础苗瓶等,均应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一遍表面。之后,培养皿、慑子、剪刀要放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接种前把转接瓶口置于火焰上转动灭菌。

准备接种,剪刀剪苗1~2cm,较好带1~2个芽的茎段,放在硫酸纸上待用;用镊子将带芽茎段插人无菌培养基中,每瓶插15-20个茎段。

接种完毕,封上封口膜,用橡胶圈扎紧,标记上日期、名称。

4.组织培养。将接种好的培养瓶置于温度18~25℃:、日照时间14~16h/天、照度2000~3000LuX条件下培养30天,待小苗长至10cm左右时,进行下一轮快繁转接。苗龄20~25天、苗高7~10cm、茎粗0.6~0.8mm、叶5~8片、生根后移栽入防虫网室。

三、原原种生产

1.苗床准备。基质用珍珠岩,铺成高8-10厘米的移栽苗床,同时铺平整理好墒面。

移栽前,严格消毒。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的混合液,密封熏蒸苗床。充分消毒后1周,方可移栽脱毒苗。

2.脱毒苗移栽。脱毒苗用镊子取出后,放清水中冲洗根部培养基。

苗床浇透水后,按株距5cm、行距14cm开沟条栽。栽植时,注意压实基部珍珠岩。同时,加盖薄膜,起到保湿保温,提升成活率。1周后,可考虑揭膜。

3.田间管理。苗期盖膜的,3~4天浇水1次。不盖膜的,每1天烧水1次。

夏季蒸发量大,应多浇水。冬季温度低,建议少浇水。现蕾期、开花至成熟期,保持基质湿润即可。

夏季气温高时,注意网室通风,同时用遮光率为70%的遮光网遮挡幼苗至成活,15天后揭开遮光网,尽量满足马铃薯生长所需要的光照;冬季气温低时,覆盖地膜增温。苗高10cm后用珍珠岩培土2~3次,培土高度为每次一个茎节。根据网室调査情况,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及时喷施58%甲霜灵锰锌 500~800倍液防治,每7天一次,连续2~3次。用NPK三元复合肥加减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营养液(也可用MS培养液),按照不同生育时期的不同营养液配方,适时适量浇施。同时,观察植株的营养生长情况,马铃薯苗生长较差时,可加大营养液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数,并辅以根外追肥;植株营养生长过剩时,应减少营养液的施用量和施用次数。

4.采收。生理成熟时,准备人工收获。收获前1周,清理上部块叶,及时运往网室。收获时,避免机械损伤。

收获后的原原种,根据不同品种分级,5g以上为特级、3~5g为一级、2~3g为二级、1~2g为三级,分级好的原原种,用通风透气性好的竹懂C藏。贮藏时,注意通风,确保原原种的生理贮藏条件。贮藏期间,适量翻拣1~2次,确保原原种品质。

四、种薯生产

1.选地整地。理想的生产地,要求海拔2100m以上,通风良好,土层深厚,中性或微酸性的沙壤土。而且,最近3年内为种植过茄科类作物。同时,周边60m,禁止种植茄科作物、豆科作物、十字花科作物、桃树

2.种薯准备。种薯质量要求高,应符合GB18133和GB4406的要求。

3.科学播种。适时播种,土层10cm处,温度达7~22℃时,为理想播种期。

合理播种模式,干旱区宜平作,降雨多区宜垄作。地温较低时,建议覆盖地膜。地温高时,建议深播,一级原种田种植密度为6000~8000株 /667m2,二级原种和一级、二级种薯田种植密度为4000~5500株/667m2。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测土配方施肥,施腐熟厩肥 2000~2500kg/667m2、10:10:10NPK三元复合肥80~100kg,作包厢肥寒中施用。

4.田间管理。齐苗后,中耕浅培土。现蕾期,中耕深培土。苗弱时,封垄前,穴施尿素10~15kg/667m2。整个生育期,水分控制在 80%。块茎形成期,适量浇水。块茎膨大期,保持田间土壤湿润。雨水多时,及时排灌,田间要无积水。收获前1周,停止灌溉。整个生育期,做好病虫害防治。所有病株及时拔出,集中远离田间销毁。

5.适时收获。按种薯要求,适时收获。种薯充分晾干,及时分级。分级好的种薯,用包装袋包裹,贴上标签,标明名称、数量、级别、产地检疫等等。同时,及时人库。贮藏时,改善通风,确保凉爽,减少机械损伤,注意防潮、防冻。

 
免责声明:官方QQ群:63050496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微信

关注中国养殖致富网官方微信账号:“中国养殖致富网”,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相关评论